李長榮集團 啓動專業經理人接班

李謀偉目前還擔任銅箔廠榮科董事長,依循此一交棒專業經理人原則,不排除後續也將一併請辭榮科董座。

李謀偉表示,基於長期永續經營及全球國際化發展,集團朝所有權、經營權分開的經營模式實爲合宜佈局,未來自己仍會以大股東、董事身份,一同守護、支持集團發展,並藉此積極推動年輕專業經理人的培接班、訓計劃。

李謀偉強調,雖然自身將董事長職務交由專業經理人,但對先前的高雄氣爆事件的所有官司、處理責任都不會有所推卸,會負責到底。

以下爲李謀偉致員工公開信摘要....

各位親愛的同仁,

我動手寫這封信的時間,正好是7月31日,是全臺灣、整個公司還有我個人都難以忘記的一天,心中百感交集。所以生平第一次,我想用比較多的右腦來寫這封給大家的信。

高雄氣爆是個不幸的悲劇,雖然責任還在釐清中,但我們已經學了很多,三年來相信同仁們都歷歷在目,除了要把自己的工安做得更好之外,我們也學會要更憐憫謙卑,同時不要忘記企業也是社會的公民,我們有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因爲這樣的心,在許多善心人士協助之下,一年內簽訂了臺灣史無前例的三方和解協議,避免受難者與家屬冗長的訴訟等待煎熬,讓他們能早日回覆平靜與展開新生。

大家一定不只一次聽我提過,我期待LCY未來要做一個國際級的企業,其實我們一度有機會跨出更接近這個目標的一大步,但是氣爆的發生讓我們不得不停下來重新整理檢視我們自己。

是啊!氣爆改變了很多的人和事。

那麼,經過這次的事件後,公司的下一步是什麼?我人生的軌跡又會如何轉變?

1980年我中斷在美國的研發工作,去念Stanford MBA,並且開始半工半讀參與榮化公司的事務。1982年回到臺灣工作,偏離了我原本希望的生活軌跡,短暫參與林園廠建廠工作後,即轉做經營企畫(Business Development),參與公司業務與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36年來,工作幾乎是我生活的全部,也因此成爲了一個資深的工作狂,我也非常驕傲李長榮化工在所有同仁兢兢業業的共同努力下,有着顯著的成長。

但氣爆事件告訴我,除了經營一個企業成功外,我還有更多的事情應該把握時間,在我有生之年完成。所以,公司和我個人未來都會做一些改變。

首先,在今年8月11日的董事會之後,我將不再擔任李長榮化工董事長。李長榮化工董事長職務將交由洪再興(TH)先生擔任,並由劉文龍(Vincent)先生出任總經理,交棒給專業經理人,由他們二位共同帶領李長榮化工繼續追求我們不變的目標,而我將留在董事會中以個人工作經驗,輔佐兩位經理人做好公司轉型的重大工作。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看,這代表我們將朝向『所有權』與『經營權』分立的管理方式,由專業經理人負經營之責任,而董事會則監督經理人、同時向所有股東負責,這是絕大多數值得尊敬的國際企業所採取的公司治理模式,也是李長榮化工邁向一流國際級公司的必經之路。

過去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之下,李長榮化工擁有頂尖的生產效率與創新能力,但我們更需要培養出國際級的人才,才能完成我們的大夢想。我們會投入更多資源,讓企業走向年輕化,讓年輕的同仁有更多磨練的機會,未來這樣的模式將在李長榮集團的各個公司逐步推動,也意味着專業經理人將擁有更大的舞臺、年輕人在經營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我深深認爲,人才,尤其是年輕人才,是李長榮集團的未來。

其次,我將投入更多的時間,專注於公司制度與文化的建立、重大經營與投資策略制定、人才的養成以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同時將參考一些國際企業之做法,由公司不同職能的資深幹部組成集團層次的永續經營委員會,作爲各個公司與專業經理人的諮詢顧問,傳承寶貴的經驗。

如果以自行車的團體賽作爲比喻,過去我會是破風衝鋒的車手,想要一肩扛起所有的成敗;而未來,我更想做一個教練,與各位共同享受團隊成功的過程。

目標不變,但是格局更大,而且完成目標的心態改變了。

至於我個人,空出的一些時間,會努力重新列出人生的待完成事項,像是多多學習感性與理性的平衡,尋找和輔導更多值得投資的新創事業,做好Stanford和MIT各母校的學院諮詢董事,保障更多臺灣優秀學生的入學資格,重拾一些我個人喜好的運動等等。

最後,我深切的希望各位同仁也跟我一樣,從這個事件中有所體悟,社會評價一個企業是否成功,不再僅只是公司的成長及財務報表上的損益。

讓我們一起讓李長榮集團不只是一個國際級的公司,更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企業。

與各位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