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黃志遠:「簡單」的公投 才能拚經濟

圖、文/理財週刊

經濟,除了刺激消費外,最重要的便是投資

以我們目前政府財務狀況,別指望靠政府的擴大投資來救經濟。故如何吸引國內外資金的投入,是拚經濟最重要的手段。而政府的角色對於吸引重大投資案,最重要的便是要想辦法排除或降低其政策的「不確定性」。集權主義國家,靠威權或給予私人好處,來排除障礙,以達成招商引資目的。那民主國家面對多元的價值社會呢?它的手段有二:一是分權,也就是地方事情,地方解決,但好壞也由地方承擔,中央不必一切都攬來做,只需扮演監督(如環保)或輔助的角色。以雲林縣爲例,六輕一年要繳470億給政府,縣政府目前得到的好處是五億或一%,難怪會有「生雞蛋無,放雞屎有」的批評。

但如果一半的稅收235億留在地方呢?雲林縣政府,今年的預算是二七八億,也就是說,光單一個六輕的項目,就可以爲地方增加超過80%的財源,地方人士會反對他們擴建嗎?或許有人會說,要健康,不要污染,那如何解決爭議呢?它的第二個手段便是訴諸直接民主「公投」─簡單多數決。

何以我們不能依賴代議士解決重大爭議呢?試想當初我們投票選擇代議士的時候,是因爲我們認同他或她對此議題表示贊同或反對嗎?那他或她又如何代表我們的意見呢?

所以「簡單」的公投最直接也最能平息爭議,它的結果,排除了政府政策執行的不確定性。 這也是西方民主國家經常施行的方式,一點也不會造成社會不安定。反倒是我們目前面對重大政策時,左右搖擺不定,國家空轉,纔是造成社會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核四的紛紛擾擾已經超過二十年,政府也投資了四千億。到現在爲止,到底能否運轉還不知道。如果臺電是民營企業,它早就倒了。 政府這樣的執行力,有誰敢相信它的政策,而大膽的去投資?所以,政府如果真的想拚經濟,採取地方分權,開放「簡單」公投纔是上策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714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