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反全球化衝擊

文/洪寶山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各國鎖國重創全球經濟國際上開始有反全球化聲音,除了供應鏈重新洗牌、減少對於中國的依賴以外,各國勢必加強防疫物資關鍵零組件母國生產臺灣雖然在防疫上可圈可點,但防疫成功不代表經濟能成功,長期來看,反全球化將對臺灣經濟造成嚴厲衝擊

IMF將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下修至負四%,央行認爲「太悲觀」,以目前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加上5G基礎建設離岸風電設置綠能投資、臺積電繼續投資半導體先進製程來看,預期民間投資將能溫和成長。再來則是政院推出兆元紓困和振興方案,有助於維護就業市場穩定,支撐民間消費成長動能

但以臺灣來說,內需市場小,外貿依存度已高達60%,遠比韓國(36%)、日本(14%)、中國大陸(18%)及美國(7%)都來得高,因此國際有什麼風吹草動,臺灣受到影響最大。相對的,日本、中國大陸及美國這些有超過上億人口國家,雖然也會因爲疫情而受影響,但因爲內需市場的穩定力量,所受衝擊明顯較小。

事實上,疫情與經濟的關聯是多面的,除了恐慌造成市場信心潰散,導致股市大跌、匯率震盪、油價崩跌之外,全球化生產供應鏈中斷因應生產、消費及投資所需貿易也隨之萎縮,不僅商品貿易下滑,由於邊境管制趨嚴觀光運輸金融服務貿易受創更深,反全球化一旦成形外銷出不去,經濟可能凍結。

臺灣向來以中國大陸、歐美爲主要的出口市場,尤其是兩岸長期分工形成緊密的供應鏈,肺炎疫情的發生,對臺灣產業經濟將造成一定的影響和衝擊。反觀印度越南印尼等這些東南亞國家,在中國大陸市場參與程度不深,這次疫情讓其產業發展受到的影響甚微,這就是區域性經濟發展的特點

全球保護主義現象攀升下,恐將加劇反全球化態勢,不利國際貿易分工,發展小範圍的區域經濟取代全球化的產業供應鏈是比較可行的方式。另外,政府能否有效解決五缺問題及提供租稅優惠鼓勵,落實臺商企業迴流,將是維持經濟成長主要的關鍵。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1026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