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美中臺關係 陷入更難測的新變局

賴總統難甩「新兩國論」標籤,在美中互信受損下,兩岸火車對撞風險大增。路透

賴總統發表完「兩岸互不隸屬」就職演說後三天,中共發動新一輪圍臺軍演,過去三天,北京先把矛頭指向美國,接連制裁反中大鷹派的前議員蓋拉格及十多家涉對臺軍售的美企後,纔回頭對臺演習。最令人擔憂的是,過去兩岸關係不好時,華府通常能扮演平衡角色,這特殊且必要的橋樑卻可能因賴的就職演說而消失殆盡,美中臺博弈陷入更不可測的新變局。

賴一上任 武嚇拉高到天花板

中共對臺軍事鬥爭早已駕輕就熟,遠的不提,這兩年就有二○二二年裴洛西訪臺、二○二三年蔡總統過境美國,不同的是,前兩次都是蔡政府執政後期,這次卻是賴總統剛上任,武嚇就拉高到天花板,還預留了「二○二四A」的伏筆,用意不言自明。

不過真正促使北京下重手的因素,其實是華府。

賴總統演說後,北京靜默四個多小時,其後國臺辦出來定調,批賴充分暴露「臺獨工作者」本性。北京對賴的直球對決雖感意外,但更在意的是美國是否知情?是否支持?並在第一時間交涉華府,因爲美方的態度將牽動北京的反制措施。對北京來說,賴總統的「底氣」必然來自美國,所以先向美方開刀,然後轉向臺海軍演。

五二○之前,包括美國在臺協會主席羅森柏格訪臺,美國亞太助卿康達走訪北京並會晤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華府在兩岸穿梭、溝通順暢,過去都能發揮作用,這次明顯失靈,美中互信打了折扣,加上賴演說後大陸輿論炸鍋,北京不可能不反制。

此外,美方近期多次批判北京歪曲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劍指北京多年來在國際上打造一中原則框架,限制臺灣國際空間,要害在於,美方的詮釋隱含「臺灣地位未定」的想像空間,北京認爲這是華府虛化掏空一中的又一例證,更加深對美的疑慮。

北京反制美臺,立即的效果或許有限,但不容輕忽的是,當兩岸對立愈來愈尖銳,中共對美中「共同管控」臺海也失去信任,必將埋下美中臺關係的深水炸彈,過去所謂「北京到臺北最短的距離是經由華盛頓」,恐將淪爲一句歷史格言。

從臺灣角度,民進黨一面倒向美國,但美國對於是否出兵臺海仍採戰略模糊,這個策略讓美中兩強角力時仍有迴旋空間,賴總統卻要在兩岸關係的性質上公開挑明互不隸屬,以致難甩「新兩國論」標籤。這般戰略清晰的做法,在美中互信受損下,兩岸火車對撞風險大增。賴宣示的不卑不亢維持現狀,會不會只能留在他的講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