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鳥創新推出千元AR眼鏡,CEO稱要做能量產的“Orion”
10月29日,雷鳥創新發布了兩款平價AR眼鏡:售價1699元的雷鳥Air 3,以及1399元的雷鳥Air 2三週年冠軍版。這也是少見的售價低於2000元的分體式AR眼鏡產品,雷鳥創新希望藉此進一步降低AR眼鏡的入門門檻。
雷鳥Air 3是一款主打影音場景的AR眼鏡。雷鳥創新CEO李宏偉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表示,經用戶調研發現,91%的分體式AR眼鏡用戶主要使用眼鏡來觀影和遊戲,而非多任務辦公、3D拍照等,但市場上卻有大量AR公司在用戶使用9%的場景裡投入了90%的研發精力,“遠離了用戶需求”。
因此,雷鳥Air 3搭載了視場角更大、更適合影音娛樂場景的BirdBath方案,這種方案成本相對較低,且易於量產,旨在爲其更貼近大衆市場的售價鋪平道路。此外,Air 3配備了與TCL聯合研發的孔雀顯示引擎,在亮度、色彩、清晰度、音效等方面有所提升。
雷鳥創新是由TCL電子和雷鳥科技共同孵化的AR公司,其團隊最早來自於TCL通訊創新實驗室。根據CINNO Research的數據,雷鳥創新在2024年上半年中國消費級AR眼鏡市場份額達到38%,位列中國市場第一。
影音娛樂是AR眼鏡的高頻需求場景,但並非這一硬件品類的終點。事實上,隨着大模型的興起,包括雷鳥創新在內的AR企業都已認定,AR眼鏡將會是下一代通用計算平臺,有望創造與手機市場規模相當的新互聯網生態。
一個頗有說服力的例子是Meta與雷朋推出的Ray-Ban Meta智能眼鏡。自去年10月發售之後,這款眼鏡的全球銷量已經突破100萬臺,成爲過去一年間最受關注的智能硬件之一。它的熱銷甚至還點燃了A股,智能眼鏡相關公司因此迎來了一波漲停。
Ray-Ban Meta機身重量不超過50g,儘管不支持AR功能,但它在支持拍照、攝像、錄音等基礎功能之外,融入了最具特色的AI功能,能夠通過對話隨時喚醒Llama大模型,在工作及生活場景中給予應有的幫助。
Meta CEO扎克伯格對這款眼鏡的評價是:“如果一年半前你問我,什麼時候人們會把眼鏡作爲主力設備,我會說要等到眼鏡的顯示效果足夠好的時候。現在我認爲可能有三種路徑,其中一種就是無顯示屏、只具有人工智能的眼鏡。”
李宏偉同樣認可這一說法。在他看來,AI+AR將會是更優的解決方案,也是下一代通用計算平臺的答案。
他舉例,過去的手機、PC等設備中,虛擬與現實世界是分離的。例如在導航場景中,手機指示目的地就在前方大樓,但當面對三棟未標識的大樓時,很難確定哪一棟樓纔是目的地,如果依賴人工來標識,意味着極高的成本,而AR卻能輕鬆解決這一問題。
另一方面,眼鏡設備的形態決定了AR眼鏡的特點,即能夠將聽到、看到的內容即時輸入給AI,AI則能夠實時地將結果反饋到用戶眼前,不需要中斷當前活動去拿出手機或其他設備。
爲此,雷鳥創新也開始在AI上蓄力。今年,雷鳥創新發布了AI+AR眼鏡操作系統RayNeo AI OS,支持多模態交互,並搭載了智能助理、AI翻譯、識圖等多種AI應用與場景,同時爲開發者提供AI Studio低代碼開發平臺,意在孵化AR時代的殺手級應用。
一種AI+AR的理想答案,是Meta在今年9月發佈的Orion。作爲首款全息增強現實眼鏡,Orion以100克左右的重量實現了微型高級計算機的能力,被扎克伯格稱爲史上“最強”的AR眼鏡。
李宏偉認爲,Orion發佈最大的意義,是證明了業界對AR眼鏡的場景想象可實現,能夠在保證輕便的同時,達到類似Vision Pro的沉浸式效果。但它同樣面臨成本和量產的難題:現階段,Orion單機的製造成本約爲1萬美元,具體量產發售時間仍然不明。
雷鳥創新也推出了對標Orion的量產產品雷鳥X3,兩者均爲全綵MicroLED光波導產品,支持同樣的交互形式,但在材料等方面有所區別。李宏偉形容稱,“如果說Orion是Vision Pro的話,那雷鳥X3就是Vision,是平衡了技術和需求的產物。”
在他看來,Orion已經堆疊了AR行業所有的先進技術。相對於研發資源更佔優勢的大廠而言,初創公司更現實的做法,是在探索前沿技術的同時讓更多人先“上車”,也讓自己賺到錢。畢竟在行業“iPhone時刻”真正到來之前,留在牌桌上纔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