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何以代代相傳
3月,在湖南衡陽市珠暉區冶金廠友愛裡社區,維修家電活動剛一開張,兩個舊熱水壺和電飯煲就擺到了衡陽師範學院雷鋒家電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志願者邱楷皓和蔣叢勇面前。
這是一位八旬老軍人送來的久藏之物,拆開時,裡面爬出了幾隻蟑螂和蜘蛛。
兩人面面相覷後,認真進行了檢查:水壺底座的金屬柱連接處已損壞,外殼的塑料已碳化……幸好電飯煲還能“搶救”。
志願者孟婷告訴記者,工作室常年聯繫當地20多個社區,派遣數十名志願者不定期開展義務維修家電活動。選點時會偏重一些老年人較多的社區。
據悉,42年來,身穿紅馬甲的衡陽師範學院師生,拎着工具箱奔走於校園之間,深入鄉村學校和周邊社區,累計開展家電義務維修志願服務活動403期,累計維修電器5萬多件,志願服務超50萬個小時,參與的師生志願者達兩萬多人。
光陰荏苒,但雷鋒精神卻在師生中傳承,不斷續寫新時代的故事。
彰顯“雷鋒紅” 在崇德向善中提升自我
3月15日,暖陽初升,衡陽市珠暉區師院社區迎來一羣熟悉又忙碌的身影。工作室的20餘名志願者在廣場前坪,與社區志願者一起掛海報、拉線路、佈置維修服務檯。這是他們3月第二次來社區“擺攤”,迎接他們的是一大堆古老的家電用具。
剛擺好服務檯,志願者便立即投入到緊張繁忙的維修工作中,前來求助與諮詢的居民絡繹不絕。工作室技術組副組長李安淇等人遇到了難題——一位居民的跑步機壞了,需要上門維修。
這樣的大件極少見到,學校的維修課程亦未教授。幾名志願者費力將這個廢棄兩年多的大傢伙拆卸,乍暖還寒時節,幾人忙得汗流浹背。最終,他們發現電路板上面的細小電路里缺了一段。用跳線把兩端連起來後,跑步機終於能正常運行了。
始建於1982年的衡陽師範學院雷鋒家電工作室,最初是物電系一羣學生黨員發起的,名爲物理系黨員維修小組。
衡陽師範學院原副校長張登玉回憶,當時學校掀起了學習雷鋒同志的熱潮。正在物電系讀大二的他和一羣志同道合的同學們,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自發地爲學校師生和周邊居民免費維修家電,以傳承雷鋒精神。
2011年,該維修小組改名爲雷鋒家電工作室。
作爲雷鋒家電工作室指導老師,衡陽師院物電學院團委書記趙鵬介紹,目前工作室有89名學生骨幹志願者,從全院1800多名學生中精心招募、培訓、考覈,大一到大三都有人才梯隊。工作室以鄰里守望、社區服務和鄉村振興爲主要內容,志願服務方式採用校內校外兩種活動途徑。校內主要爲定點值班、下寢室、線上科普等,校外爲下社區、下鄉村,以家電義務維修爲載體,開展紅色文化宣講、鄉村支教、陪伴孤寡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等。
2021級物理二班學生鄧耀是工作室新任負責人。“之前曾向周邊社區做過調查,發現居民有較強的維修需求。”他表示,與社區負責人定下流程和去社區實地走訪後,屆時帶好工具箱和元器件等就開工。“社區多半會準備工作餐,因爲大部分時候都是一整天的忙碌。”
從簡到繁 學業精神的雙向錘鍊
在城市內的活動往往一天可以結束;下鄉時,少則三五天,多則一週。
衡陽師院物電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謝榮華說起了這樣一件往事:2021年下鄉時工作室去了衡南縣近尾洲的一個村裡。幾十名隊員維修了3天,當地的老百姓就像趕集一樣涌了過來,需要修理的家用電器有數百件之多,“甚至有一位老伯伯用扁擔挑了一個老款的電視機,走了幾里路趕來”。
由於村民的家電多是積存已久,修理難度大,工作室沒有一些老的元器件,在村內無法完成修理。
謝榮華說,師生商議後,幾名青年教師開來汽車將剩餘100多件家電全部拖到學校,花了數天時間全部修好後,再驅車送到村民手裡。
工作室的技術指導老師李志強教授,曾就讀於衡陽師範學院物電專業,入校後就加入“雷鋒家電工作室”的前身——物電系維修小組。
那時,維修小組成了熱門社團。“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很有成就感,還提升了我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把我的人生軌跡都改變了。”李志強說。
衡陽師院團委書記朱賢友稱,工作室對居民家電設備的維修全部免費。工作室多次在湖南省和國家級青年志願服務大賽中獲獎,獎金全部用於工作室的建設。物電學院和學校團委也在志願服務的活動經費上給予支持。另一方面,工作室的老師和志願者從以往無法維修的舊電器中拆卸各類零部件,形成龐大的元器件庫存。
學“鋒”達人 在服務中奉獻小我
走進衡陽師範學院理科樓5樓,工作室門口的物品維修引導流程圖詳盡清晰,求助的同學一眼可知如何進行維修。
進入工作室內,接待處的值班同學正在登記物主信息。在待修區、已修區,整齊地擺放着耳機、鼠標等電器,這都是老師和同學送過來維修的。在公告欄上,寫滿了2024年上學期的工作安排。
2022級電工一班的謝璟睿是工作室服務部的一員。他說,工作室建有一個公益羣,還有微信公衆號和QQ號,不僅同學有東西要修理可以聯繫,校外居民也可以。他們把信息歸攏後,按照電器故障和距離遠近,組織志願者登門服務。
衡陽師院物電學院的教師大部分成爲了工作室志願者的“技術後臺”,不僅在平時給予專門維修知識的授課,甚至直接參與其中。
爲拓展同學們的維修技能,增強動手能力,每年工作室納新之初,教師們都會召開培訓會,講解維修專業知識,設置故障實操,培養新成員對電器設備的診斷、維修等能力。有時,爲了修理好一個手機,三五組隊研討,查閱資料,在工作室一待就是四五個小時。一批批的“小白”很快成長爲維修技術“大拿”,更在一次次社區維修活動中讓工作室名聲遠播。
2022級物理4班的袁樂是工作室財務負責人,主管元器件的蒐集和供應。她說,物電學院每一屆畢業生在離校時,都會把一些工具箱傳給學弟學妹,甚至還有一位畢業多年、在北京工作的學長,每年都會郵寄一批器材捐贈給工作室。
這位熱心的學長是衡陽師院2013級學生李晉博,在校期間曾是工作室的主要骨幹,畢業後入職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
從1982年至2024年,工作室累計註冊志願者21352名,服務人次超過10萬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洪克非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