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悄悄起死回生了?
近期,樂視再一次受到全網的關注與熱議。
不過這次,並非和過去一樣因爲資金斷裂、變賣資產等較爲負面的消息,而是因爲這家已經幾乎被遺忘的公司裡,竟然還有400多名員工在“養老”,並且公司靠着影視版權收入和大樓出租租金收入,居然也還活得還不錯。
要知道,這是一家常常會出現在被告席上,甚至時不時會出現在強制執行名單上的公司。
事件起因爲,近期有微博博主發文表示:樂視居然還剩下400多人,有不少是五年以上的老員工。
這些老員工稱“幸福感是很多老樂視人留下來的理由”,沒有內卷和996,沒拖欠過留下來的員工的工資,也沒停過社保。此外員工過着“沒有老闆”的神仙日子,公司有《甄嬛傳》等的影視版權收入和大樓出租租金。
對此,樂視迴應稱,對,我們還有400多人,期待新的朋友加入。針對公司沒有“老闆”、沒有內卷和996的說法,樂視也表示:
1、樂視確實沒有996,而且以後也不會有。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有限的工作,這合情合理。如果有一天,我們合法地率先推行每週工作四天半、36小時工作制,大家也不要感到意外。
2、樂視員工“無內卷”過於絕對了,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不過在樂視,“內卷”的程度低一些,因爲員工只有400多,很多崗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跟誰卷?但凡多一兩個人可能就捲起來了。
3、公司近五年確實從未拖欠過員工工資和社保。
4、“沒有老闆的神仙日子”這個說法我們尚高攀不起,神仙日子般的工作基本會是任何員工的一種奢求,如果能讓員工覺得“工作似神仙”那公司一定很成功。而“老闆”這個用詞這些年本就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不同語境有不同含義。很多企業部門員工私下稱部門負責人爲老闆,部門負責人稱CEO爲老闆,CEO稱董事長、創始人、實際控制人爲老闆。按此理解,樂視會有很多“老闆”,各業務負責人是老闆,CEO、董事長是老闆,股東拜訪公司我們也稱老闆,創始人賈躍亭先生也是老闆,原戰略股東“融創”來也是老闆。所以說,樂視不是沒有老闆,也許是因爲公司內部各業務條線的“老闆”們勤勤懇懇、盡職盡責,不需要其他上級“老闆”親力親爲,才讓大家覺得沒有老闆。
官方迴應後,許多人發出驚訝之聲,“樂視居然還有這麼多人?”
對於大多人來說,樂視曾經是互聯網行業裡的傳奇,但與此同時他們對樂視系的記憶還停留在了五年前爆發的那場危機,不少人認爲那時樂視就已經死了。
但事實上,這家曾遭遇非議的公司,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業務動盪以及債務危機之後,從表面上看,似乎正在悄悄回血、重振旗鼓,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樂視,悶聲回血了?
2016年年底,樂視資金危機爆發後,就開始進入休整的階段,公司實際運轉情況逐漸成爲謎團,其在互聯網行業的聲量也已大不如前。
但就在去年,沉寂了許久的樂視突然有了一些生命跡象。
2021年春節,各家大廠APP紛紛推出年終瓜分紅包計劃,LOGO上都是大大的金額:支付寶集五福分5億,抖音分20億,快手分21億,百度App分22億,拼多多分28億。然而,網友發現樂視視頻安卓版App也來“湊熱鬧”,在新版本更新後,圖標Logo換新,但顯示竟然是“欠122億”的字樣......
“欠122億”的圖標事件,連夜衝上微博熱搜、知乎熱搜、百度熱搜,甚至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羣也引發了廣泛討論。
在事件“降火”後,文字又改成了“老闆造車美利堅,以“自嘲”的方式迴歸大衆的視野。
這次的“欠122億”圖標事件,成功的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還上了微博熱搜。逆勢打破了樂視“倒閉”的傳言。
很多人意識到,原來沉默了數年的樂視還在。
後來官方人員確認,這是樂視目前欠債的大概金額。雖然還身揹債務,但樂視卻在2021年悄悄提升業務,進行回血。
在外界看來,最直觀的三個表現是,在互聯網大裁員的背景下,樂視網卻公開宣佈:1、全部員工漲薪;2、不會裁員;3、2021年實現了經營利潤和現金流的雙平衡。
2021年12月21日,樂視視頻發佈微博稱,2021年大事頻發,我們砥礪前行,2022年,我們離小康生活又近了一步!標籤之一是#樂視漲薪了#
隨後,12月22日上午,樂視視頻再度更新微博稱,樂視宣佈不裁員。
據公開報道,樂融致新大概是240-250人左右,樂視網現在有200人左右,一共約450人。
兩個公司,每個月的支出薪酬大概在1000萬,一年總的薪酬支出在1.2億左右。按照樂視網2020年4.86億元的營收來看,員工工資佔營收比重差不多爲四分之一。
在互聯網大廠多數被爆裁員的檔口,這波不裁員、全員漲薪的操作,讓樂視在外界的好感度再次暴漲。
除了員工福利待遇,樂視的業績也有了好的扭轉。
2022年初,樂視在員工內部信指出,“2021年11月,電視端運營、移動端運營、廣告商業化等業務均提前達成年度經營目標。在不考慮歷史債務影響的前提下,最新的經營數據實現了經營利潤和現金流的雙平衡,這是過去數年來的第一次,意義非凡。”
據媒體報道,在發佈內部信的當天當天,樂視一片歡騰,老樂視人都集中在一間大會議室裡,有人在現場連線了賈躍亭,告訴他樂視的火苗還在。
雷峰網瞭解到,2021年樂視共上新電視劇90部左右,電影350部左右。從樂視網發佈的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樂視網營收1.96億元,同比增長38.55%。
近年來,樂視多次對外發聲,有時還公開發文自嘲,而影視劇版權以及大樓租金也成爲樂視繼續運營下來的關鍵。
數據顯示,《甄嬛傳》開播11年,目前還在持續爲花兒影視(《甄嬛傳》出品公司之一)帶來收入。 花兒影視的創始人敦勇表示,這部劇“平均每年能爲花兒影視帶來一千多萬元的收益”。
2011年《甄嬛傳》在電視渠道首播,之後由樂視視頻獲得網絡獨家播映權。2013年,花兒影視被鼎盛時期的樂視網以9億元的價格收購。2018年,樂視遭遇資金鍊危機,花兒影視將《甄嬛傳》版權分銷給了優酷。
如今,樂視集團物是人非,但《甄嬛傳》還是那個能在樂視視頻付費觀看的核心IP。樂視視頻官微曾發文稱,“如果 2018 年版權不被花兒賣出,樂視現在回的血會更多,樂視視頻可以安心養老。”
背後的自救與掙扎
這幾年,樂視沒有停止過嘗試。但受資金所限,這幾年樂視團隊能做的事情也有限。
從樂視近一兩年來的動態也不難看出,樂視正從生態着手,逐漸重回大衆視野。
2020年8月,樂視與家電流通渠道商“匯通達”達成戰略合作。不僅如此,樂視還申請了“Letv”、“Le”、“樂視”等 7 類、9 類、11 類商標,商標商品類別包含洗碗機、家用電烤箱、燃氣竈等廚衛電器。
2021年,樂視在智能硬件方面除了超級電視,還陸續發佈了VR、反戴式耳機、遊戲手柄等數碼3C產品,也有一些智能家居類的生態產品,比如油煙機、集成竈、智能門鎖等。
此外,從2021年發佈的這些產品來看,樂視正在逐步重構其生態體系,從原先的“生態化反”搖身變爲“智能生態”。
據樂視電視 CEO 張巍此前透露,樂視電視 2020 年銷售規模約爲 40 萬 ~ 50 萬臺,樂融致新整個團隊在 240-250 人左右。張巍還表示,以電視業務爲主的樂融致新和“欠 122 億”的樂視視頻是分開的,但後者仍持有這家公司的股份。
儘管,這些舉動,都被認爲是樂視電視捲土重來,但實際上行業早已變天。
一個明顯的例證是,當初同樣以互聯網模式衝進家電行業的樂視與小米,早已形成截然不同的發展狀態——樂視電視在崩盤之後逐漸消失在人們視野,小米電視則是在樂視頹靡之時扶搖直上,國內出貨量已連續八個季度穩居第一。
2016年,小米電視銷量僅有樂視電視的 1/6。當時的樂視電視,可以用“風生水起”來形容。
樂視電視失足之後,小米電視承接了一部分市場規模,在“性價比”的打法下不斷擴大市場規模。2018 年Q4,小米電視以840萬的出貨量在國內電視市場登頂,奪下第一名。
今時不同往日,樂視已被對手反超太久。以至於到後來吳國平喊出那句“樂視智能生態迴歸”的宣言時,市場幾乎毫無波瀾,人們對樂視電視已經沒有了太多的期待。
不僅如此,樂視視頻這邊也不太好過。
在樂視落寞的這幾年,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發展得如火如荼,中視頻領域代表選手B站如日中天,短視頻領域兩大巨霸抖音和快手,以及後起直追的視頻號,幾乎佔領了所有網民的閒暇時間。
這些對樂視來說,倍感壓力。
據最話FunTalk報道,樂視也曾將短視頻作爲重點項目立項,組了幾十人的團隊,也從業界挖來了資深專家做COO,但是沒有做起來。因爲基於現實,樂視只能對現有版權視頻進行剪輯,但這又需要很強的運營團隊,然而悖論是樂視又無法像其他公司那樣,投入人力。
有樂視員工表示,說實話內容上,沒辦法去跟抖音和快手競爭。
危局始末:造血能力不足,靠賣資產續命
2015到2016年正是樂視飛速發展的階段,賈躍亭在公開信中表示,樂視在那一年內急速擴張超過5000人。招人速度無人能敵。樂視員工也親眼見證了14個月內員工工號從八千多發展到兩萬多,工位緊張到會議室變成了辦公區,開會被迫挪到食堂。
2016年10月,樂視體系爆發資金鍊危機,股價一路走跌。
其中原因,賈躍亭在 2016 年 11 月 6 日發佈的全員信《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被巨浪吞沒 還是把海洋煮沸?》已有闡述——
我們的資金和資源其實非常有限。一方面樂視汽車前期投入巨大,陸續花掉 100 多億的自有資金,直接導致我個人對 LeEco 的資金支持不足;
另一方面我們的融資能力不強,方式單一、資本結構不合理,外部融資規模難以滿足快速放大的資金需求。
此時的樂視正處於“造血不足,失血過多”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2017 年 1 月,在樂視資金危機爆發初期,孫宏斌曾投入 150 億元,但只能達到暫時止血的成效;畢竟,樂視的“傷口”,實在太大。
雖然樂視初期在業務擴張之時多次拿到了投資,但對樂視這頭“嗜血猛獸”而言,遠不足夠。
樂視的矛盾在於,資本的輸入遠跟不上大規模的業務擴張,再加上樂視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因此,一旦資金鍊出現了問題,樂視就開始搖搖欲墜。
從樂視的財報來看,2013 年之後,樂視就已出現虧損的信號。2014 年的營業利潤僅有 0.5 億元,相較 2013 年的 2.5 億元同比下降了 80%。
到了 2015 年,樂視開始走向負盈利,2015 年-2016 年的營業利潤分別爲 -0.1 億元,-3.7 億元。
樂視營業利潤不斷下滑,與賈躍亭的經營模式不無關係。
當時,爲打通樂視生態,賈躍亭將“負利營銷”策略作爲基礎模式,即低價出售硬件以獲取用戶,再以會員制模式將硬件用戶轉化爲強關聯的粘性用戶。
低價擴張市場本無可厚非,但樂視的營銷策略過於極端,硬件價格過低,不僅沒有盈利,還造成了巨大虧損。
在“賠本生意”之下,樂視硬件產品的銷量十分可觀;在 2016 年,樂視電視的銷量甚至是小米電視近 6 倍。
但賣得越多,虧得越大,樂視“失血”不斷加重。財報數據顯示,在 2013-2015 年間,樂視電視終端的虧損額逐年加劇,分別爲-1.84 億元、-13.52 億元、-20.97 億元。
不僅是樂視電視,後來手機硬件的發展也採取了同樣的策略,這一次,“貧血”的樂視已無力支撐,彼時有媒體爆料稱樂視欠供應商債務高達 100 億,資金鍊危機一觸即發。
儘管當時樂視已有資金危機,但其業務擴張並無停歇。那麼,資金從何而來?
花式融資。有媒體統計,在 2014-2016 年間,樂視體系融資規模超 750 億。其中,上市公司融資規模約 343 億元,IPO 發行融資 7.3 億元,另外還包括定增融資、債券融資等。
在鉅額融資背後,賈躍亭通過股權質押、資金拆借等各種方式,一步步將資本市場十分看好的樂視推向火坑。
據相關統計,僅在 2013-2015 年間,賈躍亭家族就進行了 38 次樂視網股權質押。到了 2017 年,無論是已上市的樂視體育、樂視致新、樂視汽車,還是不動產,無一不被質押。多次的股權質押給樂視帶來了負面影響,資本市場對樂視失去了信心,樂視的吸金能力大不如前,這對亟需燒錢的樂視而言,陷入了惡性循環。
另外,樂視體系與賈躍亭控股的關聯公司之間的資金混亂交易更是加大了樂視的資金缺口。在2018年1月舉行的“關於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暨公司經營情況投資者說明會”上,樂視公佈了自 2016 年以來,通過向賈躍亭控制的關聯方銷售貨物、提供服務等經營性業務及代墊費用等資金往來方式形成了大量關聯應收和預付款項——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上述關聯方對上市公司的關聯欠款餘額達到 75.3 億元。
不難看出,賈躍亭“拆東牆補西牆”的資金拆借方式讓樂視血流不止。
一方面,樂視龐大的生態發展亟需資本投入;另一方面,樂視瘋狂燒錢的經營模式加大了資金壓力,再加上混亂的融資、資金拆解方式讓資本市場對其失去信心,樂視的資金缺口撕裂得越來越大。
從2018年開始,故事逐步走向了終局。在長達九個月的停牌後,樂視在A股復牌,而後開始了多次跌停,從15元跌至5元······
2019年4月26日,樂視網發佈了2018年年報,淨資產爲負,觸發暫停上市情形,股票停牌。當時股價收報於1.69元,市值僅剩67億元。一個月後,樂視網被深交所宣佈暫停上市。
可以說,從2004年成立至今,樂視如今年滿18,從互聯網行業萌芽期到爆發期,再到巔峰和如今的掙扎回血,可謂經歷了完整的行業週期。
而在樂視大樓傾斜的這些年,賈躍亭早已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