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加梯之後

歷時近3年,終圓加梯夢!1月25日,閔行區馬橋鎮夏朵園社區的12戶居民終於享受到了“一鍵上下”的便捷。無獨有偶,1月26日,在浦東新區高東鎮,2022年第一批19臺加裝電梯集中籤約。老房加梯,這一份份提前收穫的“新春禮包”,讓居民們喜笑顏開。

作爲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上海已進入加裝電梯的“加速期”——2021年,上海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1579臺,這個數字,相當於一年完成了此前10年加裝電梯總量的3倍。

今年,上海提出要加梯2000臺以上,能加盡加、願加快加。在1月23日舉行的市政府記者招待會上,龔正市長特別提到,“一開始我們定了2000臺,大家提出來,要更加積極一點,加個‘以上’”。推動這項民心工程熱火朝天的幹勁決心,從多出來的這兩個字中可見一斑。

可以預見,從零星加裝到成片化、規模化加裝,老房加梯將在滬上遍地開花,讓更多“懸空老人”與行動不便人士受益。不過,“建”只是短時的第一步,居民們需要長期面對的,則是今後這些電梯如何“管”的問題。

在業內人士看來,按維保期三年來算,2018年前後加裝的電梯已經期滿,首當其衝的就是運營維保管理責任歸屬問題。如果原單位不再續約、物業公司也不願接手,就會出現電梯失管的情況。

今年兩會上,有市人大代表也表達了類似的憂慮:電梯運營過程中,涉及到應急維修、定期保養、監控預警、能耗、保潔、巡視、費用測算等衆多專業環節。這臺電梯誰來管理、如何運維?費用如何計算攤派?幾年後,它能持續正常運營嗎?

去年8月,上海出臺《關於加強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管理的指導意見》,從落實管理責任、經費籌集使用、明確權利義務、物業服務企業全程參與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而在落實過程中,滬上已經涌現了一些好做法,可以參考借鑑。

有的“一攬子”解決後顧之憂,避免後期協商分攤運維費用。在浦東新區,東明街道首創“15年全包式”維保服務,並已在三林苑小區中試行。加梯的業主與維保單位,簽訂了全包式維保服務合同,即電梯產品質保期2年過後,自電梯使用第3年起至第15年末,一臺電梯每年收取一萬元的維護費(含維保費和材料費),期間所有部件(除人爲損壞外)的維修更換,均由維保單位負責免費完成。

有的整合多方力量,成立一站式服務中心。例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的“E梯通”網上加梯服務中心,整合了街道行政部門、基層社區、社會組織以及加梯企業等多方力量,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電梯維保、巡檢、解困等服務,都被納入其中。一旦接到服務需求或警報信息,60秒內就會通知相關責任方,15分鐘內完成呼叫響應,24小時跟蹤反饋解決效果。

有的探索“建管一體”的加梯閉環模式,讓加裝電梯“有人造、更有人管”。長寧區屬國企新長寧集團和慧加美老公房諮詢服務中心就在探索試行“代建+維保”加梯模式。前期,跨前參與居民加梯意願徵詢、簽約等,提供全流程服務;在施工期間,實時監控、多方監督;加梯完成後,由小區物業全權接管負責後續維保運營。

老房加梯,是備受人民羣衆歡迎的民心工程,也凝結着多方的共同努力。加梯有了“加速度”之後,後續管理也要跟上。可以通過創新機制、科技賦能等,建立健全全生命週期管理,落實各方責任。如此,更好地實現“建管並舉”,才能消除後顧之憂,讓居民們更加安全舒心地乘梯下樓。

來源:新民眼工作室(作者 楊潔)

編輯:顧瑩穎 李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