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條件差 大客車駕駛缺5千人

全臺客運與遊覽車駕駛缺工逾5000人,立委籲檢討勞動條件和薪資結構。圖爲客運示意圖。(蔡明亙攝)

疫情與經營環境影響,客運與遊覽車駕駛缺工逾5000人,藍綠立委認爲,政府輔助手段僅能減緩問題,無法根治,應改善勞動條件、檢討薪資結構,才能吸引勞動力;遊覽車評鑑制度也有缺陷,已流於形式。交通部24日坦言,要補齊人力不容易,會多管齊下協助業者;勞動部也承諾,會一起努力改善駕駛待遇。

交通部統計,公路客運駕駛現有3625人,仍缺772人;市區客運現有1萬806人,缺1443人;遊覽車駕駛有1萬7084人,遊覽車公會估缺2500至3000人;貨運三業公會也喊缺工。國內領有職業大型車駕照有28萬2673人,駕駛人力充足,但未完全投入運輸業。

民進黨立委李昆澤指出,在運量、營收及缺工問題影響下,恐衝擊公共運輸發展,政府祭出延緩退休與擴大徵才等方式只能延緩問題,目前駕駛薪資結構破碎化,月薪由超過10個項目組成,月薪6至9萬元中,有逾3分之1爲加班費,改善勞動條件纔是正軌。

國民黨立委魯明哲說,業界提供高薪仍缺員,難支撐正常營運,許多國道客運駕駛轉向彈性更大的外送或多元計程車,陷入惡性循環,影響市場需求,政府須協助業者檢討薪資結構與工時。

目前輔助政策包括屆滿65歲駕駛可換照做至68歲、業者徵才津貼補助方案、爭取開放僑外生投入、研議開放可實質補充駕駛人力的外籍人士、補貼公路與國道客運路線成本及運價1年約7.3億元等。

「疫情致駕駛流失不易補齊!」交通部長陳世凱說,人力多往貨運或外送跑,就業多元化,且大衆對客運服務要求高,駕駛壓力相對大。勞動部常務次長陳明仁允諾,駕駛薪資組成確實較複雜,會與交通部一起努力研議改善。

國內遊覽車評鑑去年4家業者優等、362家甲等、491家乙等,不列等29家。魯明哲提到,許多保險業者不給評鑑成績不佳的業者辦理,且評鑑僅以肇事紀錄評定,未對駕駛行爲或實務經驗有效管理,無法提高安全管理水準,評鑑小組也缺乏業界代表,難有效評估實際風險。陳世凱承諾,遊覽車評鑑一定要優化,無法保險問題正協助解決,已與金管會和保險局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