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托育公共化 邁向平等之善

擴大公共化托育服務,是邁向平等之善。是社會共謀一箭雙鵰保障女性與幼兒平等權益的解方。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社會出現「托育公共化擴大,潛藏平庸之惡」的疑問,認爲我國公共托育機構或幼兒園的成長已經足夠,且教保服務人力無法跟上逐年快速成長的供應量。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擴大公共化托育服務,不是平庸之惡,而是邁向平等之善。是社會共謀一箭雙鵰保障女性與幼兒平等權益的解方,是多年來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思考、辯論、探究,逐步推動爲政策的集體智慧結晶。

托育攸關「幼兒」與「女性(媽媽及多數教保人員)」的權益,各國擴張公共托育服務的目標無非是「保障兒童的發展與福祉」以及「支持女性參與勞動市場」。而北歐國家更將托育視爲一項權利,數十年間逐步擴大辦理普及式公共托育服務,目標讓所有階層的家庭皆可使用,讓每一位孩子獲得高品質的服務(人生第一哩路的平等),讓工作人員有合宜的勞動條件與保障,讓社會邁向性別平權、男女充分就業、實現自我,共同養育國家未來主人翁,且人口規模保持穩定的正向循環。

其次,我國公共化托育並非已經足夠。以一一一學年度爲例,五十七萬名幼生中,依舊有近七成(約三十八萬名)幼兒就讀私立園所(包括與政府簽約的準公幼)。政府拓展公共化服務的真正成果爲,不到一成(約三萬六千名)幼兒就讀非營利幼兒園,難以滿足家長迫切的需求;其餘三成(約十五萬名)就讀公立幼兒園,但家長還要面對平日四點下課、寒暑假無處可託的荒唐局面,煎熬至去年,公立幼兒園才見收託時間要與時俱進,符合家長合理工時調整。

托育服務公私比懸殊,也意味着,近七成教保服務人員在私立園所工作,低薪、高工時、勞動條件差是常態,人力流失、缺工更是幼兒照顧與教育領域共同面對的問題。對此,政府更應持續擴張公共化服務佔比,方能在教育品質、人員勞動保障上產生定錨效果,帶動進步而非退步,例如今年軍公教調薪四%,非營利幼兒園人員也一體受惠。且近年來,公共化幼兒園努力推進開放式教育,擺脫商業、追求成果掛帥的教育模式,是學界有目共睹的。

至於社會擔心親師關係緊張、托育工時過長的問題,托育服務並非、更無意取代家長、剝奪親子共處時光。相反的,唯有走向托育公共化,教保人員才能真正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關係,而非服務對價關係;幼托人員也才能真正發揮專業,找回工作價值及成就。放任托育市場化,纔是導致專業淺碟化的元兇。

最後,挽救臺灣低生育率,當然不能單靠公共托育服務,也必須配搭年輕人最重視的「職場支持育兒父母措施」,包括修法創設彈性育嬰假,以利平衡工作與家庭。若育嬰假可以以小時請領,將能支持家長早一點下班接孩子,也讓教保人員早一點休息,支持家長不分性別,輪流分工育兒,才能真正的把童年還給孩子、把歡樂還給親子、把親愛互信還給同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