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的現實主義(藝壇走筆)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高世名
《人民日報》(
2025年01月05日
第 08 版)
剛剛過去的2024年,是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10週年。這一年,文藝界全面梳理、呈現新時代文藝的創作現狀與發展成就。對美術界來說,這一年最重大的事件是舉辦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集中檢閱過去5年的創作成果。縱覽本屆美展,呈現出開放、多元的藝術面貌,不僅體現在畫種和題材上,更表現在形式、語言、風格等各個方面。從許多參展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新時代的美術工作者對時代精神的敏銳捕捉力,對藝術技法與手法的高度掌控力。
與往屆一樣,本屆全國美展的基底是寫實手法加現實題材,這極大地影響和塑造了當前美術界的主流創作面貌。然而在大量現實題材作品中,我們卻很少感受到現實主義的精神力量。這個問題不只出現在全國美展中,現實主義的窄化和淺表化,已經成爲當前文藝創作的普遍問題。
現實不是輕飄飄的日常,現實主義的現實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能動的,有生命、有分量的現實。現實主義不是自然主義。對於後者來說,視野越狹窄,表達越精確,事實本身就越支離破碎,觀察和理解也就越發淺薄。
現實主義也不只是一種風格、一種手法,還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其背後是一種深刻的人民史觀。現實主義創作不只是模仿現實的形象,更要把握現實的能動性與可能性;不是簡單復刻事物和事件,而是要參與一個正在生髮中的歷史、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它所展示的不只是寫實性的形式面貌、技法風格,更呈現出藝術家對社會的感知、對現實的理解、對人生的感悟、對世界的態度。
歷史上的每一件偉大作品都在幫助我們發現現實的新尺度。2025年,21世紀已經過去了近1/4,我們的生活世界正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娛樂幻覺工業日益壯大,現實正在疾速地自我迭代。身處新的現實語境,藝術能否對我們的生活做出詮釋?能否創造出新的感性?能否觸達人們的悲歡?能否寄託心靈的探尋?能否讓我們在這新現實的激流中安身立命?
此刻,文藝工作者需要沉下心來,化身爲這個時代敏感的神經末梢,用自己的創作對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進行系統的研究、敏銳的感知,對我們的生活世界進行細膩入微的描繪、鞭辟入裡的分析。這樣,藝術就不只是反映事實的鏡子,更是照亮現實的燈火。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反身而誠,從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把握新時代的脈搏,從時代共同的歷史意識與社會感知中提煉出個人獨特的現實感覺和生命經驗,並將其凝聚爲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藝術的深度就是生活的深度,反之亦然。作爲探索者和發現者,文藝工作者不只需要去真誠地生活,從真誠的生活中發現生活的深度,而且需要不斷地重新發明自己的藝術語言,用不斷更新的藝術語言照亮生活的深處,從生活的深度中發掘出藝術的深度。
對文藝工作者來說,對現實的感知、對藝術語言的探尋,最終要凝結出“藝術命題”。藝術命題是驅動文藝工作者持續探索、欲罷不能的創作引擎,是藝術實驗的源頭活水。一名文藝工作者到底能走多遠,往往取決於他是否找到或建立起自己的藝術命題。許多著名藝術家有獨特的藝術手法和語言、風格與面貌,卻終身未能找到自己的藝術命題。藝術命題不是純粹的形式語言問題,而是從現實的機理中、從藝術史的脈絡中、從生活世界的真實感覺中發展出來的。現實主義的藝術命題,就是在現實的探尋中實現自我之探尋,在迴應歷史中創造歷史,在生活世界的表現與解釋中推進藝術語言的批判和實驗,因而打通內外主客,貫通藝術與現實。
爲了確立自己的藝術命題,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需要進一步打開胸襟,放開懷抱,自覺承續古今中外的藝術傳統和文化脈絡,敢於遙想具有世界性和未來性的大命題。更重要的是,文藝工作者要積極投身新時代蓬勃發展的社會現場,更真摯、更熱烈地去生活,更深地融入社會進程。因爲只有深耕社會才能理解現實,只有理解現實才會理解自己,只有最接地氣的人生才最深刻、最豐滿。現實是有深度的,生活是有溫度的,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只有在對現實生活的觀照與描繪中開啓身心,貫通羣我,才能創造出現實主義的廣闊光譜,才能譜寫出新生活的絢麗詩篇。
2025年,我們期待一種更加開放、多元的現實主義藝術實踐。我們相信,在21世紀,現實主義依然是一條具有無限潛能的寬闊的藝術道路,在這條路上——世界氣象萬千,一切生機勃勃。
(作者爲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