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股”底之後 價值重估

(原標題:快手:“股”底之後 價值重估)

頭頂“短視頻第一股”光環的快手,上市即巔峰,那之後奈不住股價一瀉千里,成爲2021年港股互聯網公司中跌得最慘的那個。

即便是被寄予期待的二季報,實現了營收增長,虧損面出現些微收窄,卻也沒能改變跌勢。回想半年前的熱鬧光景,“資本寵兒”快手2月5日登陸港股,IPO首日即飆漲190%,第六個交易日時,股價甚至被拉昇至417.8港元/股,市值高點更是觸達1.7萬億港元。

盛宴過後,相較今年年內高點,快手股價竟跌超84%,最低不過64.5港元/股。這家一度備受矚目的互聯網公司,市值直接蒸發超1.4萬億港元。

接受記者採訪時,散戶投資者朱林覺得自己還算幸運,“我不是在快手高位站崗的人。”今年4月,他才入場,“當時正好處於股價的半山腰”。

原以爲“短暫探底動作後,快手能反彈、止跌回升”,令朱林想不到的是,這種跌落彷彿飛馳下落的過山車,看不到盡頭。特別是在摩根士丹利將快手的評級定爲“減持”後,並把目標價直接砍至60港元/股,讓急切等待回本中的朱林感到“崩潰”。

利空出盡是利好。9月2日,深交所公告,快手被納入港股通股票名單正式生效。當日快手報收88.35港元/股,儘管相較年內高點的跌幅仍在80%,但距低谷已經連漲近40%。“被納入港股通,標誌着科技公司的實力被資本市場所認同。”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爲,當更多投資者可以參與快手的交易,會帶動整體的市場活躍度和市值的提升。

盛極一時

直到現在,老虎證券一內部人士,仍對快手IPO前招股階段的火爆景象記憶猶新,“中籤率特別低。”

爲增加認購份額和機率,不少機構投資者甚至動用起“私人”關係,與之一樣熱情高漲的還有廣大的散戶投資者們。

上述老虎證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即便是一手高達11615.89港元的入場費,散戶投資者們依然積極,然而,申購一經啓動,額度幾乎秒沒。

她告訴記者,內部即便設定“一次購買一億美元可以單獨開設賬戶,無鎖定期”的錨定基金,也不太容易搞到份額,“甚至有人願意給出高於中籤金額15%的資金,只想搶到份額。”在她看來,2021年初快手IPO這一單,“基本所有的資金都擠了進來。”上一次有這番景象的,還是2018年小米上市時。

不同的是,三年前小米股價一經開盤便破發了。談及當時,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曾在近期的一次公開演講中直言“難堪”,上市儀式之後,面對追問採訪的媒體,雷軍與合夥人林斌甚至躲進了港交所的雜物間裡。

不僅如此,小米的股價曾在2019年裡震盪下跌,從高點的24港元/股跌至8.28港元/股,這種跌勢一度讓雷軍不願意見投資者,股價頹靡之下,甚至有投資者把他堵在會議室裡,“像小學生一樣訓了一個多小時。”

朱林聽到雷軍分享的上述經歷後,再看上市不過半年多,股價已經跌超80%的快手,忍不住玩笑發問,“快手盛極而衰,宿華慌不慌?”

一位快手內部員工透露,就在股票解禁期到來前,公司兩位創始人程一笑與宿華曾在內部會議中明確表示,“不賣,堅定持有”。

即便管理層提前表達着不減持的決心,但在8月6日解禁期到來時,股價跌勢延續,不但跌破了80港元關卡,收盤跌幅更是接近10%。

那天傍晚,快手日報官方公衆號發出了一組歌單,《朋友》《冷靜》《面對》《非理性》《震盪》《潮起潮落,是什麼都不爲》《明天會更好》,並附以987個“長”字引以關注“長期主義”。不難見,快手試圖用如此詼諧幽默的方式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在小米上市之初就持有股票的朱林,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沒有拋售,“長期持有”的心態讓他的收益與小米股價一樣,走出了一條V型曲線。面對“跌跌不休”的快手股價,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慮,埋怨快手“簡直是跳水健將”,但轉而又無奈地自我安慰打氣,“長期來看,快手也可能會像小米一樣,觸底反彈。”

用戶承壓

與朱林同在一個投資者交流羣的陳敏,自7月份以來飽受“煎熬”。

“不可能再低了。”陳敏見快手股價到140港元左右時,果斷入了100股,此後股價持續刷新低點,“買跌”思路下的她不斷補倉,“120港元時補了80,甚至跌到70港元左右時仍在補。”就這樣,從本來的100股,到持有快手500股股票後,陳敏愈發意識到被套住了,直呼“坑人”。

不能被動等着拐點到來,陳敏開始分析起快手的基本盤。除了互聯網大盤的整體情況不樂觀外,快手股價之所以“一瀉千里”,她認爲是其用戶規模增速放緩所致。

“用戶規模是快手這座大廈最底層的根基。”產業分析師賈琦認爲,規模效應成爲短視頻賽道上的一個重要維度,在此基礎上分析產業格局,其中的快手正承壓前行。

要知道,當“宿敵”抖音海外受阻,“全力以赴”佈局國內市場時,與快手同屬騰訊一系的微信,已經讓視頻號大展拳腳,同爲短視頻平臺的B站也在次元文化中不斷破圈以擴張“疆土”。在本就紅利見頂的短視頻領域中,上述參與者與快手頻頻展開的用戶搶奪戰趨向白熱化。

這一現實在快手的財報中早已表露無疑。

從2021年第一季度平均日活躍用戶(DAU)及平均月活躍用戶(MAU)分別達到2.953億及5.198億後,多家分析機構研報預測,快手接下來的兩項指標都會有所下滑。

實際進展情況也很顯然。從快手二季報中來看,快手DAU達2.932億,同比增長11.9%。儘管同比增速季度內逐月提升,但“環比略有下降。”東北證券傳媒首席分析師宋雨翔告訴記者,這一數據與市場預期保持一致。

相較抖音2021年第一季度公佈的日活躍用戶數的平均值超6億來看,儘管快手優先上市奪得了“短視頻第一股”的光環,但從基本盤中的用戶規模上看,被抖音拉開了距離。

面對市場排位戰,競爭必然是殘酷的。本就排行產業老二的快手,殊不知視頻號早已趕了上來。

視頻號數字營銷平臺百準創始人龔海瀚於近日透露,視頻號的日活目前已達到4.5億,人均時長35分鐘,甚至有望在今年底達到6億日活。龔海瀚的理解是,視頻號的目標早已不是與快手競爭,而是趕超行業老大抖音。

宋雨翔並不覺得,視頻號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快手的位置。在他看來,”除了DAU,人均時長也是一個關鍵指標。“

根據調研機構對6月份短視頻領域監測的數據顯示,抖音平臺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爲135分鐘,而視頻號僅有35分鐘。相較而言,快手在二季報中公佈了人均時長首次超過100分鐘,增長至106分鐘。

“這個指標依然體現出短視頻時間黑洞的特徵。”在富途投研看來,用戶是短視頻平臺後續一系列商業變現的根本,從快手當前的現況來看,如若在後續幾個季度裡無法向市場展現增長的潛力,其平臺的價值上限也將會繼續被壓低。

參考小米在被納入港股通後市值觸底反彈的案例,江瀚預計,納入港股通會對快手的整體市場表現帶來較快提升,從而扭轉資本市場的低迷走勢。

增長存疑

登陸資本市場後的快手,只短暫地享受到“資本寵兒”的待遇,過去短短半年多時間裡,記者在富途證券的評論板塊中,看到太多投資者“怨聲載道”。

知彼之前先要知己。實際上,對於掣肘問題及迎面而來的壓力,快手自身很清楚。

7月2日,快手進行了上市以來的首次組織架構大調整,其中主要涉及“增長”,將過去主抓用戶增長部的高級副總裁嚴強調離,而接任者是在去年5月升至快手產品最高負責人的王劍偉。

一位快手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這次調整後嚴強從運營內容端有所補強,而用戶增長部的再“重組”,也足見快手對用戶增長和穩定的投入。

回顧此前的組織架構調整,宋雨翔認爲,快手着重在商業化和運營方向上,對於目前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在總收入中貢獻過半、電商交易總額達到去年同期兩倍的成績,他並不意外。

早在快手上市前夕,外界都將注意力投注在”它如何講好新的資本故事“,在宋雨翔看來,“相較商業化帶來的貨幣化率,用戶增長反倒與其股價緊密相關。”

賈琦覺得,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快手將其獲得的成績歸功於“價值觀”的勝利,例如在堅持流量分配的普惠公平下,對優秀的內容生產者個人予以相應傾斜。但他也漸漸發現,在算法爲王的短視頻領域中,流量法則驅使着快手與抖音越來越像。

不難理解,宿華會在近期的業績會上首提,“快手平臺上有很多雙棲用戶存在”。儘管他並沒有明確指出用戶在快手之外所棲的另一平臺是誰,卻也道出了快手在拉動用戶增長方面,無法迴避與抖音等外部平臺的競爭,甚至這種對立與抗衡的態勢,也在平臺“走出去”的過程中相伴相生。

兩個多月前,宿華曾對外宣佈,“快手全球月活躍用戶達到10億。”彼時,快手出海佈局的 Zynn、Kwai、Snack-Video再次引得市場關注。而在最新財報中,快手不但給出了上述“海外三子”的量化戰績:今年6月海外實現了超1.8億的MAU,就連以往對海外市場鮮少發聲的管理層,都趁此機會對外闡釋起相關規劃。

要知道8月20日,快手旗下的短視頻應用Zynn,在北美市場與抖音系的TikTok僅僅角力15個月後,主動退場。然而,單一市場戰告敗,並不意味着快手在國際化方向上減速。

快手CFO鍾奕祺在業績會上透露,基於在國內市場的經驗,快手在海外採取相同的方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取用戶”,加快進度爲商業化奠定基礎。

記者在快手的最新財報中看到,其營銷及銷售費用高達112.7億元,不但同比翻番,甚至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已經過半,而官方在對這筆支出的說明中寫到,海外市場成爲重投方向。

對於海外營銷費用增長,鍾奕祺並不避諱談及,“二季度海外營銷費用約佔總營銷費用的三分之一。”這一投入背後,直接反映出短視頻產業爭奪戰在國內如火如荼外,快手與抖音的戰火在海外也正燃燒着。

在快手IPO路演過程中,一位全程參與的投資機構人士曾表示,海外遇阻爲抖音上市帶來諸多不確定,彼時狂熱異常的短視頻賽道,逐利的資本方急需要一個“既能承載機構資金,又相對合適的標的”,而最終結果是:快手成爲被推波助瀾的那個。

只是,這個中國短視頻和直播領域的開拓者,沒能捧得住急速膨脹的估值。從萬億市值的山巔跌落,讓外界對其市場價值的增長存疑,在“估值泡沫”的企業範疇裡,多了快手科技這個名字。“用戶增長放緩,確實會影響到大家對長期空間的判斷。”但宋雨翔認爲,不只是解禁前期的資金壓力,行業政策層面的情緒都導致快手跌幅較大,從最近整體板塊的反彈趨勢看,他認爲,快手或跟隨大盤有一定的修復空間。

在快手調低長期指引後,宋雨翔看到,在用戶長期目標一項上,快手的量化目標是4億,“國內下沉市場用戶的潛力還可以繼續挖掘”,不過基於海外市場的投入和規劃,他預測,快手明年若能在國際化方向上實現商業化,勢必帶來新的增量價值。

(文中朱林、陳敏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