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半個中國的旅行路線,風景絕美
源於《黑神話:悟空》的爆火,許多人重讀《西遊記》,上週,九行發起了話題爲的徵集活動,想看看不同讀者對於《西遊記》的解讀和關於“西遊路線”的打卡故事。
看到讀者們的投稿,我們忍不住更加篤定,《西遊記》對每一代人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甚至還有除人生道理之外的“額外驚喜”的故事發生。
有人因西遊路線打卡與另一半結緣,相識相知驚喜收穫了美好愛情;有人通過與巴基斯坦客戶對《西遊記》的愜意談論,莫名促進了關係;有人旅行途中偶然發現,原來這裡當年拍過“豬八戒背媳婦”的橋段。
今天,我們篩選出了部分投稿進行展示,從他們的“西遊記憶”裡得到共鳴,遊覽真實的西遊風光。
JIU XING
點擊播放
@Alan
此處是新疆塔縣石頭城遺址。石頭城的歷史從西漢蒲犁國開始,經歷中世紀朅盤陀國時期。玄奘印度東歸曾在此停留講經。唐朝高仙芝遠征小勃律時在此設立蔥嶺守捉。清朝時期設爲蒲犁廳。
周圍羣山環抱,地處帕米爾中心,也是西遊路過蔥嶺所在,是《西遊記》迷打卡追憶的好去處。
@劉藝鑫
去吐魯番火焰山旅行的記憶猶深。都知道那裡是中國溫度最高的地方,但必須得真正到達了才能夠切身體會到被高溫壓制的感覺,令人不由得想到《西遊記》師徒四人過火焰山的場景。
我用無人機俯拍了山體。我去了解過,火焰山是因爲山體含礦所以呈紅色,但身處其中時真的會讓人感覺是高溫將這一塊地像烤肉那般煎成了紅色。
《西遊記》是每個人兒時必看的劇集,火焰山也是其中最令人嚮往的地方之一。即使曾經被這裡曬黑過,也總想找個機會再來一次。
@晨晨
8年前和一個男生聊天,他問我國內最想去的旅遊目的地是哪,我說,大概是敦煌吧!他說他更遠,想照着唐僧取經的路線走一走。我一聽,太激動了!因爲我早幾年就有這個想法並且手繪了好多地圖和路線圖!我立刻拍照發給了他。他說:有機會一起去吧。
沒想到一個月後的暑假,我們就出發了,全程125摩托車,他騎我坐。可是第一次沒有遠行經驗,摩托車有高反,只環了青海湖就回來了。第二年我們繼續出發,到了西藏,還去了尼泊爾。回來就結婚啦!現在孩子都7歲半啦!
@好好
這張照片是上個月在玉溪一家裁縫鋪裡拍到的。康巴衛視,說着我聽不懂的少數民族語言,但不影響我一眼辨認出劇情,然後一個普通話,一個玉溪話,和旁邊的小妹妹討論個不亦樂乎。她皮膚偏黑,穿着粉色碎花裙子,眼睛大大的,閃得我心都要化了。也是從這次之後,我又重新讀《西遊記》。
《西遊記》小時候讀過一次,當時最想知道的,是接下來的劇情,並對悟空的說教唐僧的懦弱感到失望,深以爲還是電視劇看起來最好。
大學的時候又系統讀過一次。老師說,《西遊記》的景色描寫相當精彩,而對此我竟沒有任何印象,於是翻出來重讀。最近再讀,漸漸能讀出其中的人情世故,並有一種身在局中的無力和自嘲感。也許這就是智慧的積累吧。
許多問題,許多困惑,古今皆是如此,每個人要走的,都是一條前途未卜的取經路。想想這絕不會雷同的人生路,對以後,似乎多了許多熱血沸騰呢!
@劉藝鑫
在火焰山拍攝到的一隻駱駝,在如此高溫之下,慢悠悠地走着,似乎早已習慣了高溫的炙烤。
回想起《西遊記》的橋段,心中一個奇怪的小點子蹦出:當初白龍馬到火焰山時如果變成白龍駱駝,師徒四人是不是會更容易通過火焰山?(笑)
@千里江山
這是我珍藏的一本《西遊記》的插圖。我覺得孫悟空纔是全球最大的網紅。威風凜凜的美猴王,辨識度太高了,沒有人不認識。記得很多年前,和一個巴基斯坦客戶聊天。他說中國有一部電視劇,在當地特別受歡迎,我問是什麼名字,他撓了撓頭,說忘了。我又說,那你大概說一下情節吧,說不定我知道呢。他剛說了個開頭,我就樂了:有一個和尚,領着一個猴子,還有一頭豬……
《西遊記》不單單是一個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它的內涵太豐富了。無數人從取經小分隊的四個成員身上,看到了自己,領悟了人生真相。我熱愛《西遊記》,願意做那個唐僧,相信信念的力量。九九八十一難怕什麼?山在那裡,跋涉千里,終會到達。
@町周大唐(上下滑動查看更多文字)
2024年中秋,帶着家人一起去河南駐馬店嵖岈山旅遊,打卡《西遊記》地標石頭。不到五歲的小孩走山路活蹦亂跳,體力比我們還好,結果一下山來就在車上呼呼大睡。告訴他取經路上這種山路師徒四人不知走了多少,孩子若有所思地看着不遠處的嵖岈山,突然問我,是不是孫悟空把妖怪打死了,所以今天我們纔沒有碰到妖怪。
我和我的父親其實都有西遊情結,大概男人被他人說像孫猴子一樣,會不怒反喜吧。記得最清楚的是,小時候爲了學悟空甩棍,那時候沒有視頻教學,自己並不知道是靠手腕甩,硬是讓自己練成了棍子繞手指轉,還喜滋滋地表演給我爸爸看,得到了3塊錢獎勵。
而自己的孩子,從小跟爺爺睡的時候,也愛聽爺爺講孫悟空的故事,而後大了一點,就喜歡看《西遊記》的故事。每次主題曲一出來,一家三口也會歡快地跟着唱,“唐僧騎馬咚了個咚,後面跟着個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後面跟着個豬八戒......”
@葉藏
(圖/《西遊記》劇照)
看了原著才發現跟電視版不一樣,唐僧雖然是師父,但其實他的悟性和眼界都比不上天生地長、歷經世事的孫悟空。書裡的唐僧不僅膽小軟弱,動不動就哭鼻子,而且傲慢固執,倚着自己師父的身份聽不進人言。雖然已經貴爲聖僧,但他在取經途中仍不得不和自己的七情六慾做鬥爭。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常常陷入凡人的焦慮、困頓和迷茫中。
在這種時候,唐僧不光在武力值上全靠徒弟們保護,就是在修行處事的智慧上,也有賴於孫悟空的點撥。書中描寫的人物細節比較細膩、真實,有些東西是影視劇難以表達出來的。
@橡果爸爸(上下滑動查看更多文字)
我出生於1986年,第一次看86版《西遊記》電視劇是過大年期間,那時候我才六七歲。前屋大爺家的黑白電視機前的火炕沿上整日座無虛席,大夥兒都目不轉睛地盯着不算清晰的電視屏幕,遇到師徒四人打妖怪時高聲叫好。若有窗外寒風呼嘯過後,電視機便一片雪花,“嘶嘶”作響,這時就需要有人去大院裡調整一下籬笆邊立着的長電視杆,讓電視重新接收到信號。
還是小孩子的我冬天裡活兒少,每日裡“打卡”最勤快,但依然漏了不少的情節。
1999年,去鎮中心校讀六年級的我寄宿在鎮上的王大嫂家。每次放學都是跑着回去,央求大嫂打開彩色電視機,看動畫版的《西遊記》。每次片尾曲“白龍馬,蹄兒朝西,馱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一響起,就得依依不捨地關掉電視寫作業了。好幾次,我的心依然在精彩的《西遊記》裡徜徉,好久才能緩過魂兒來。
後來我上初中,在校圖書館裡終於借到渴求已久的《西遊記》,如飢似渴地讀,那時只嘆服悟空的神通廣大,卻瞧不上八戒的“貪懶”、沙僧的“木訥”還有唐僧的“無能”……
再後來上大學,畢業、工作,也從各種途徑看過許多《西遊記》的不同電視、電影版本,而且隨着人生閱歷的增多,再回觀《西遊記》時,對師徒四人的性格有了更多的感知,也多了不同的體會。
經典永流傳。現在我的家裡還珍藏着一套《西遊記》以及許多《西遊記》的畫本和周邊。我三歲多的兒子橡果現在只喜歡看《米奇妙妙屋》《工程車好夥伴》《小豬佩奇》等等(國外的)動畫片,出門給他講悟空的神奇時,他也不是很感興趣。只希望他再大一點後,也能由衷地喜歡上這部名著。
@想減肥的老鄭
身爲一名80後,《西遊記》是自己從小看到大的一部名著,百看不厭,很多章節耳熟能詳。最喜歡的當然還是書裡面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今年夏天在參加“深呼吸小城”臨江馬拉松比賽時有幸看見現在很火爆的“雪餅猴”,只可惜當時自己在跑步,沒有與他合上影。
@狸子
小時候家裡電視一開,就會聚集滿屋子的小朋友,嘰嘰喳喳地討論劇情,崇拜鬧翻了天的齊天大聖,擔心被妖怪抓走的師父,心疼被師父趕走的悟空......那個熱鬧的畫面現在回想恍若隔世。
除此之外,我一生並不順遂但永遠樂觀的奶奶也經常把年幼的我抱在懷中,津津樂道她眼裡的西遊,講西遊裡的山,西遊裡的水,西遊裡的河,西遊裡的亭臺樓閣,好像通過西遊,大半生都生活在村莊裡的奶奶也從東到西走遍了祖國。
《西遊記》的影響使得長大後的我,每每擡頭看到這種透光的雲,總是想拍下來,拍的時候又忍不住想,會不會蹦出個齊天大聖?
@Terence
江蘇淮安吳承恩故居。第一個最接近吳承恩先生生前模樣的銅像。屢試不第轉而作文,世界上可能少了一個平庸的官,卻多了一本流傳百年、活力無限的文學鉅著。孫悟空代表了廣大人民反抗強權、反抗壓迫的無限精神嚮往,是一個永遠不過時的偶像。
@三土
幾年前路過淮安,得知這裡是吳承恩的故鄉,特地去吳承恩故居看了。記得是一大早去的,只有我一個遊客。有一個屋脊上有《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的雕像,背景是空曠的天空,就像他們要去廣闊無垠的宇宙中尋找真經。
@西遊客
這張照片拍攝於青島嶗山,當時正坐着纜車前往嶗山明霞洞。此前還去參觀了太清宮,就是六小齡童老師曾拍《西遊記》拜訪過的地方。據說電視劇《西遊記》裡豬八戒背媳婦那場戲正是在青島嶗山取的景,記得小時候與家人一起看電視,還調侃豬八戒的憨憨樣子,特別懷念。
我們一行三人坐在纜車上俯瞰嶗山都不禁心裡打顫,因爲嶗山地貌非常陡峭,和一般表面是森林的山不同,大多是以大塊的土黃色石頭組成。親身體會嶗山後,再一次感悟《西遊記》——八十一難的拍攝地的艱險果然名不虛傳。經典背後的拍攝是如此不易,真的很令人佩服。
@大麥
貴州,出現在《西遊記》片頭的瀑布。
新週刊最新推出的雜誌《重讀西遊》談到,“西遊記裡的神話世界看似虛無縹緲,實則是世俗世界的映射”。 人們讀西遊,除了看見天馬行空,也看見世界的規則,從中領悟出許多。
如果你也喜歡《西遊記》,也曾崇拜過孫悟空等角色人物,想看更多對於重讀西遊的不同解讀,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鏈接,即可購買獲得雜誌。
同時,恭喜以上入選投稿的讀者獲得“嘚瑟到搖晃”陶瓷杯一個和雜誌《重讀西遊》一本。
*特別說明:投稿圖片均爲讀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作其他用途。投稿中相同ID的作品只計入選一次。
審覈:曾寶氣;校對:遇見;整理/排版:鹿子芮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