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季首周反彈 4月銀行理財規模或增1.6萬億 但業績比較基準下滑已成趨勢
財聯社4月13日訊(記者 曹韻儀)受“季末效應”等因素影響,3月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有所下降,但在跨季後的首周已經完成迴流,其中國有行和股份行理財公司回升迅速。
一季度理財產品新發產品數量和新發初始募集規模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仍然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爲主,但整體來看業績比較基準不斷下調。分析師表示,由於市場利率持續走低,高收益優質資產難尋,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也在不斷下調。
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從趨勢看,理財產品規模有望擺脫今年低迷格局,從往年經驗來看下半年國有行理財子發力明顯,有望帶動理財產品規模重回30萬億關口。同時,年內預計還會迎來新一輪存款利率調整,也望推動存款流向理財市場。
跨季波動主要是現金管理類產品流出 業績比較基準繼續下滑
跨季後的銀行理財規模迅速上升。普益標準估算數據顯示,受“季末效應”等因素影響,截至3月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6.23萬億元,較2月末下降約8500億元。截至4月10日,全市場理財管理規模爲27.77萬億,較三月末增加約1.55萬億左右,增長約6%。
從往年的情況來看,每年跨季後首周銀行理財的規模均有所恢復,這是因爲季末是理財資金回表重要時間,跨季結束後資金會較快回流至理財產品。分機構類型來看,股份行和城商行的理財公司存量產品規模佔比持續上升,4月國有行和股份行理財公司回升迅速,分別環比增長約7100億元和5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3月末理財規模的流出的主要是現金理財產品,現金理財規模回落超過9200億元,佔比高達77%,而權益類產品的存續佔比卻小幅增加,根據興業宏觀研究的數據,3月末權益類、商品及衍生品類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爲0.04萬億元、0.04萬億元,環比2月末分別增加24億元、增加6億元。
另一大趨勢爲新發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不斷下調。3月新發開放式產品和封閉是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爲3.11%和3.22%,分別環比下跌0.16和0.09個百分點。“近年來市場利率持續走低,高收益優質資產難尋,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也在不斷下調。”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這都是金融機構在綜合考慮投資環境、市場利率、產品性質、投資策略等對理財產品做出的收益預判。
4月銀行理財規模超1.6萬億 下半年有望擺脫低迷
此前,銀行理財規模不敵公募基金,規模和淨利潤均有所縮減,但今年以來,銀行理財規模正在穩步提升,對於下半年的銀行理財規模回暖趨勢,市場均持有積極態度。
中信證券研報測算,綜合往年3-4月的發展趨勢,預計4月理財規模將出現明顯的增長。預估4月的增長規模可達到1.6—1.8萬億元左右。雖然考慮到監管目前的管控要求,理財規模短期內受到該政策的擾動可能性加大,但由於理財近期收益率明顯高增,較存款有巨大優勢。
“從歷史數據來看,理財子整體素有在下半年衝量發力的慣例,我們預計,在國有行的帶動之下,2024年下半年理財規模將重新站上30萬億元的關口,資產荒的壓力之下債市也料將隨之走強。”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爲。
“從趨勢看,理財產品規模有望擺脫今年低迷格局。主要是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存款利率中樞下移。經濟穩步恢復,金融市場情緒趨勢回暖,帶動理財產品淨值修復,居民對包括理財產品在內的資產配置需求有望逐步復甦。同時,理財公司也在積極提升產品創新研發能力,拓展銷售渠道等。”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近期中小銀行跟進下調存款利率,市場預計今年仍有降息可能,也意味着存款利率的下調還未見底,這也會帶動部分資金繼續流向理財產品。
目前,一季度的理財產品新發產品數量和新發初始募集規模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仍然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爲主,這反映市場的風險偏好仍較低,未來短期內的佈局風格仍以此爲主。未來理財規模能否進一步恢復,還去取決於產品表現是否穩定。
“考慮到存款掛牌利率潛在的下調預期,或有助於理財市場規模的進一步修復。後續仍需觀察新發1-3年期產品規模是否企穩,新發行混合類產品的募集規模的變動趨勢。”萬聯證券表示。
“銀行理財熱度升溫和規模上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市場利率、投資者需求、宏觀市場環境等。未來,隨着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和理財產品收益表現的提高,不排除仍有部分資金流向理財市場的可能。” 普益標準研究員董丹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