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才的評價是中國尚未解決的問題

來源:饒毅科學

今天的中國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對科學人才的需求,有高度的共識。科學人才的評價對於聘請、支持、培養科學人才至關重要。

而我國迄今沒有解決這一問題,甚至可以說,在某些比較高的層面,我國對於科學人才的判斷和評價不如以前某些時候。

科學人才的評價關鍵在於兩點:誰評價,怎麼評價。

如果科學庸才當道,當然評價體系有問題。

如果由缺乏公德的主導評價,評價就更不能公平。

水平和公德是科學評價的核心。

增加經費固然重要,也能大規模擴大科學研究、一定程度提高科學研究水平,但只增加經費抵消不了評價下滑帶來的問題。

曾經歷過 「 無德、無才、無能 」 同時主導的中國科學界,如何通過改善評價體系,讓經費和資源得到有效使用,讓各種人纔得到真正合適的發揮,是中國科學需要突破的一個瓶頸。

科學家的層次

一流:對人類文明有影響的科學家;

二流:研究超過一般諾獎水平,而被優秀科學家所長期讚譽,影響長遠;

三流:研究達到諾貝爾獎平均水平,本學科出類拔萃,其發現和結論爲重要教科書的內容;

四流:研究的科學或應用意義被同學科科學家交口稱讚,二十年內都知道其代表性重要工作,爲本學科中堅;

科學工作者的層次

五流:研究意義一般科學工作者誤認爲很有噱頭,雖然少數優秀科學家早就看穿其侷限性,擋不住這類科學研究在短時間得到很多矚目,研究者個人得到利益,但其研究結果不到一年就被同一學科所忘記;

六流:很能總結研究結果,特別能夠發文章,無論研究本身有沒有意義,雖然優秀科學家很快嗤之以鼻,但研究者有辦法把文章發表在讀者多的場景,例如發表在 Nature。讀者還不少,但兩週內大家都不記得做了什麼,一個月後自己也說不清楚發現了什麼,灰飛煙滅;

七流:做完研究自己都不記得爲什麼科學原因而開始研究,但能夠發文章,還有少量讀者,對其他人的研究永遠沒有影響;

八流:能夠自己設計課題,勉強能夠發表,在國際上主要是隻能職業爬坡,在某些局部環境被認爲是科學家,文章無人閱讀,同一課題組也不再繼續做;

九流:不知道該研究什麼,爲了職業不斷模仿其他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