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麪對化療 共築生命防線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隨着診療技術的進步和公衆意識的提高,乳腺癌治癒率相對較高,整體預後較好。雖然如此,仍有一部分患者會對輔助化療產生本能反感和恐懼。

前年,38歲的孫女士不幸確診乳腺癌,在文登區人民醫院接受了左側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後,診斷爲左側乳腺浸潤性導管癌,該院呼吸腫瘤科主治醫師宮青建議孫女士進行輔助化療,這讓她非常恐懼。在孫女士的觀念裡,化療意味着“掉頭髮”“噁心嘔吐”“虛弱不堪”。

“化療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是指利用化學藥物來抑制、殺滅癌細胞,預防復發轉移。”宮青介紹,對於腫瘤患者,醫生會根據腫瘤分型和患者具體情況,建議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化療,“化療藥物與常規藥物相比,副作用確實更加明顯,可能會出現掉頭髮,惡性嘔吐,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這些副作用。 國內外早已有大量的臨牀試驗數據證明,對於有化療適應症的患者進行化療,其收益遠大於疾病帶來的傷害,而且絕大多數病人都可以比較好的耐受化療。”

“此外,患者化療期間,我們科室也會配合相應的中醫藥治療,以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滋肝補腎爲原則,扶正元氣、調理健脾,減輕化療的副作用,緩解對機體的損傷,增強患者的體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治療順利完成。”宮青耐心地向孫女士解釋化療可以降低複發率等必要性、化療後不良反應的可控性,但“化療很可怕”的觀念已經深入孫女士內心,她的恐懼與牴觸情緒仍然難以消除,最終還是選擇了拒絕。

宮青只好讓孫女士按時服藥,並囑咐她定期複查。前段時間,孫女士複查時發現,其肺部有轉移竈。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孫女士不得不接受化療和靶向治療,也對當初拒絕化療的決定而感到後悔。

“其實,術後如果進行規範化療,孫女士的疾病可能得到根治,現在發現轉移再進行治療,預後會大不如前。”宮青呼籲廣大腫瘤患者及家屬,無需對化療抱有恐懼心理,要相信科學,坦然接受化療,才能更好地戰勝病魔、重獲新生。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