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這劇本該是個王炸

最近,春節檔還沒到,院線已經提前熱鬧了起來。

有部電影更是在上映不到一週時就空降了電視劇版,兩個版本口碑都還不錯,熱度創下一時新高——

電影版有實力派張譯領銜,相信不少人已經去影院看過;劇版則有屢出爆款的秦昊,咱們今天可以一塊來看看。

這部作品改編自作者深藍的萬字非虛構文章《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

這個真實的故事,本就充滿極強的戲劇張力。

2002年秋,一樁性質惡劣的強姦殺人案打破了小城十幾年來的安靜。兇手王大勇和王二勇是兩兄弟,前科累累,在多地流竄作案。

由於兩人反偵察意識強,一直沒能被逮捕歸案。

刑偵三大隊負責了這起案件的調查,迫於壓力,隊長程兵當場立下軍令狀:三天必須破案,抓到兇手!

但沒想到,一起意外毀掉了三大隊和程兵的未來。

一位嫌犯在審訊室猝死,引起軒然大波。

公安機關調查後發現,程兵嚴重違反審訊程序,對嫌犯動了手。

這個魯莽的舉動,讓程兵鋃鐺入獄。

幾年後,等程兵從監獄中出來,三大隊早已解散,一切都已時移世易。

但爲了心中的信仰,程兵堅持了整整12年,不惜萬里追兇,終讓殺人犯落網。

懸疑、魔幻、炸裂,同時又不乏強烈的現實感。

當年這個故事一經發表就刷爆了朋友圈,影視劇同期開發也很快被提上日程。

然而,一篇萬字的文章撐不起一部長達二十幾集的電視劇,劇版《三大隊》加入了諸多人物、細節,用以豐滿劇情。

其中最大的改編,在於把程兵一個人追兇的獨角戲改爲了羣像戲。

三大隊中加入不少新角色,比如警校畢業的高材生林穎、癡迷玄學的蔡老闆、“妻管嚴”廖健、年輕氣盛的石頭,他們每一個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他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一身正氣、剛正不阿的大英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人性共通的弱點。

就拿石頭來說,當初在三大隊屢破案件的氛圍下,他有些飄飄然,總是揶揄抓不住犯人的二大隊隊長。

後來嫌犯猝死,公安機關介入調查。出於維護隊長程兵的個人情感,他隱瞞了部分事實,最終因包庇罪被開除警籍。

隊長程兵人情練達、辦案穩重,但胸中的志得意滿卻是無法掩飾的。

石頭嘲笑二大隊隊長,程兵說了句正經點,以示警告。

但這只是表面功夫,程兵也看不起業務能力差勁的二大隊隊長。

有個值得玩味的細節,兩隊合力破案,當二大隊隊長提出一個想法時,程兵一口否決,認爲自己的方案絕對更勝一籌。

結果事實是,他的疏忽大意間接導致了受害者的死亡。

十年牢獄生涯後,程兵提出想要追兇的想法,昔日同伴們的第一反應也很真實。

有人覺得時過境遷,追兇不切實際;有人對家人心有愧疚,不再想追兇的事了……家庭、親情和使命應該選擇什麼,每個隊員心中有了不同排序。

正是因爲人們趨利避害的天然本性,程兵堅持追兇的逆行才顯出其可貴。

所有人都在向前看,活在當下或未來。

只有程兵幾十年如一日地執着於彌補過去,立志殉道。

從這個層面看,他確實是英雄,他的身上也確實帶有一絲悲情色彩。

而整部劇中的兩個反派人物,編劇也沒有吝惜筆墨。

入室盜竊、姦殺幼女,毫無疑問,能做出這類行徑的王二兄弟是大惡之人,但他們被塑造得並不單薄。

弟弟王二勇雖是被哥哥王大勇誘導上賊船,但之所以能走上這條路,怪不得別人,說到底還是因爲他自身的惡劣本性。

在審訊室描述自己的禽獸行爲時,他繪聲繪色,毫無悔意。

光這一個細節,就能讓人放下對他的任何理解與惋惜。

哥哥王大勇在殺人時沒有一絲顫抖,還癡迷於與警察的貓鼠遊戲。但這樣一個冷血之人,在生死關頭會想着讓弟弟先逃,還擔心在老家的母親身體健康。

甚至在亡命天涯的路途中,王大勇膽大心細、有勇有謀的一面,也沒有因爲他是個反派而被刪減。

劇集確實刻畫出了非常複雜的人物,讓觀衆看到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人格魅力,只不過不論能力還是魅力都不能抵消他的罪孽。

不過,劇版在保留主線劇情的同時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也暴露了劇情編排、演員演技等方面的諸多短板。

相比電影版中層層遞進、一氣呵成的敘事節奏,劇版因加入大量與主線無關的線索,倍顯冗餘、注水。

第一集以王二兄弟犯案爲引入,奠定了緊張刺激的基調。

但鏡頭一轉,切入三大隊平日辦案的生活化場景和對隊員們的細緻描摹,節奏感一下就斷裂下來。

在補充三大隊如何抓捕兄弟二人的情節上,劇版同樣非常囉嗦。

比如,電影版只用了一個腳印就鎖定到維修空調工人身上,劇版則通過槍擊案和金項鍊等一系列線索,才摸到了王二兄弟的藏身之所。

二勇死後,王大勇逃亡到境外直搗玉石窩點。

程兵和石頭緊隨其後,卻遭到當地黑幫組織綁架。千鈞一髮之際,程兵靠過去的經歷博得黑幫大佬的同情,被幸運釋放。

這些離譜獵奇的劇情,與紀實文學的氣質相去甚遠,也抹消了“真實事件改編”的現實感。

很多人認爲劇版不如電影版,最主要問題在於劇情編排,和演員的關係不大,也有人認爲劇版主演難辭其咎。

電影版中,張譯演的程兵更軸、犟、一根筋,而電視劇中,秦昊版程兵更溫吞、猶豫和迷茫。

這是因爲造成兩者的追兇驅動力,有根本性的不同。

影版中,程兵的恩師在抓捕逃犯時誘發腦溢血,倒在了家中,還無法申請工傷認定。

受害者的屍骨未寒、同爲父親的感受身受,再加上恩師的猝然離世,不斷爲程兵追兇的決心加碼。

而劇版中,恩師受傷但未離世,受害者家屬的抱怨與痛罵對程兵也是一重打擊,可以說兩者追兇的前提不同。

不過,這兩版角色的人生底色是相似的。

他們在經歷人生重大低谷時的落寞,被時代拋棄的無助,決定追兇的孤勇,毫無分別。

秦昊在詮釋程兵時,大大簡化了人物內心的複雜程度。

一場出獄後三大隊重聚的戲份,十幾年未見,人到中年,再談論起心中那樁舊案,本應充滿唏噓、不甘和悔恨,如同一根刺紮在心上,拔不出來,一碰就痛。

但秦昊演得過於輕描淡寫,他告訴隊友們自己決定追兇時,看不出內心的掙扎隱痛,也看不到偏執,情緒鬆弛到彷彿在參加一場普通的同學聚會。

一場營救人質的行動中,他語氣拖沓,行動不夠利落,甚至還在與犯人對話時把厭惡之情寫在臉上。

反觀張譯版本,在勘察案發現場時,他的情緒表達始終是壓抑剋制的。

在同事報告信息的背景聲中,他飾演的程兵很少發言,只是不動聲色地蒐集信息。

但從他欲言又止的話語和低垂的眼神中,你卻能感受到這個角色內心洶涌的憤怒和查案的堅定。

因此就兩個主角的演繹來說,我認爲電影版確實略勝一籌。

不過,電影和電視劇在內容體量和劇情節奏上的先天差異,以及電影版先行面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觀衆的評分。

劇版《三大隊》頂着期待,借了影版口碑不錯的東風,沒能高開高走,實在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