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案“下半場”陷入膠着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道 據臺灣“中央社”10月28日報道,臺灣地區“檢察署”28日發佈新聞稿指出,近日部分媒體報道了偵辦柯文哲所涉案件內容,引發民代質疑,認爲相關人士有違反偵查不公開的嫌疑,各級民意代表、媒體、檢察官等在各大媒體與論壇表達質疑與關切。

新聞稿指出,“檢察署”已於25日將民代質詢內容及媒體報道資料,發交“偵查不公開檢討小組會議”,依法查明事實真相。

另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0月28日報道,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遭羈押將滿兩個月,臺北地方法院排定30日開延押庭。民衆黨認爲柯文哲被停押並不樂觀,定調長期抗戰、持續爲柯文哲爭取清白。不過,司法案件審理曠日持久,如何凝聚支持者仍是首要考驗,也是民衆黨最大難題。

報道指出,民衆黨9月8日啓動首場街頭開講,並在全臺各地啓動12場宣講,後來又加碼7場戶外開講活動、24場客廳會與座談會,號稱由下而上遍地開花,當中也不乏國民黨人士到場支持。但隨着檢方辦案時間拉長,活動現場人數與線上觀看人次,也被發現有逐漸“消風”(即泄氣——本網注)的狀況。

隨着柯文哲被羈押日久,支持者信心似見動搖,如何增加友軍、拉長戰線,考驗民衆黨決策階層的智慧。

臺灣《聯合報》10月26日刊登的文章稱,檢調廉偵辦京華城案聲請延押柯文哲,跨入第二偵查階段,“上半場”從政治獻金查辦收賄,成效不佳;法辦第三政治勢力黨主席,無論在人權與法治上都事關重大,“下半場”如何扭轉頹勢,關係檢察公信力是否毀於一案。

文章說,從現階段京華城案的發展來觀察,檢察官手中沒有讓柯文哲一刀斃命的實證,說案情陷入膠着不爲過。與柯文哲有關的錢,如何指向法定刑度10年起跳的違背職務收賄罪?檢方要在灰色地帶找出真相,否則一定坐收政治辦案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