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兒童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看牙?家長需要做什麼?

父母在孩子的牙齒健康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說,孩子一口好牙,99%靠父母。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帶孩子去看牙醫呢?

孩子要看牙了,該找什麼樣的牙醫?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人,牙齒出問題交給兒童牙醫最適合。兒童牙醫除了掌握兒童牙齒的治療,也瞭解兒童心理學。帶孩子去看牙,兒童牙醫除了看牙齒,還會提供一些專業建議。

1、兒童牙醫瞭解孩子心理

通常孩子生病了,家長會找小兒科;孩子行爲有偏差,會找兒童心理學專家;那孩子要看牙,當然也要找兒童牙醫。兒童牙醫與成人牙醫最大的不同,在於兒童牙醫對兒童心理與治療行爲管理上,會有更專業的訓練與研究。他們能夠引導兒童配合醫生,順利地進行牙齒的檢查及治療。

2、兒童牙醫會以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兒童牙醫與成人牙醫比較不一樣,他們會適時地安撫兒童情緒,協助孩子接受牙齒診治。與成人相比,孩子的情緒較難自我控制,面對不熟悉或陌生的環境時,容易產生不安及哭鬧。如果一開始孩子就對看牙這件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之後想帶孩子進行牙齒檢查治療,往往難上加難。

目前許多專業口腔醫療機構都設有兒童診療專區,從外觀到內部裝潢設計,都使用可愛、活潑的色彩或卡通人物,營造出親近孩童心理的氛圍環境,讓孩子一走進診室,就好像來到了一個兒童樂園。這樣的環境可以分散孩子緊張的情緒,並減少孩子抗拒的心理。在診治過程中,兒童牙醫與兒童進行溝通時,會適當地以替代用語取代專業術語,用來說明當下所進行的動作,讓孩子知道醫生在做什麼。慢慢地,孩子會覺得來看兒童牙醫一切都很有趣,像是來到一個魔法天地,有許多特別稀奇的道具。

3、兒童牙醫不僅看牙,還能提供專業建議

兒童牙醫除了治療孩子的牙齒外,另一個重要的工作,便是向家長傳遞正確的兒童口腔照顧觀念。經過專業評估後,醫生會觀察孩子的生長髮育、牙齒髮育、咬合狀況,並詢問潔牙習慣、飲食習慣、主要照顧者是誰等,再針對發現的問題提供建議,讓家長對孩子的牙齒照顧能更加了解,並且進一步教授幫兒童清潔牙齒的小步驟、小細節,甚至連飲食習慣該怎麼控制都會一併建議。孩子的一口好牙來自父母親平日細心的照料,兒童牙醫僅僅扮演知識提供者的角色,是父母親的後盾。從小幫孩子建立良好的清潔習慣,家長才是最重要、最具有影響力的關鍵人物。

兒童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看牙?

1、長牙或滿1歲就可進行牙科初診

根據美國兒童牙科學會的建議,幼兒最好在1歲左右進行牙科初診。一般來說,在孩子長第1顆牙齒或滿1歲時,家長就可以帶孩子到兒童口腔科檢查了。首次看牙,除了基本檢查,更重要的是使家長建立對孩子口腔衛生的正確觀念,並指導父母爲孩子做牙齒清潔工作,以預防蛀牙。

2、看牙後每3~6個月複診一次

當家長與孩子完成第一次的兒童看牙體驗後,通常兒童牙醫就會再約下次複診。沒有特殊狀況的話,會約3~6個月複診一次,做例行檢查。定期檢查能讓兒童牙醫長期追蹤記錄孩子的牙齒狀況,若發現有小蛀牙,趕緊補起來,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效果。此外,家長也要注意孩子的口腔清潔方式是否正確,若發現口腔清潔不理想、蛀牙變多,醫生也會建議家長加強孩子的口腔清潔工作,並注意其飲食習慣。

3、兒童牙醫可從嬰兒看到青春期

兒童牙醫可以看到幾歲?大致上從嬰兒開始,到青春期結束都是兒童牙醫看診患者的年齡範疇。

孩子要看牙,家長需要做什麼?

1、孩子看牙,家長陪同最合適

很多家長帶孩子看牙,很容易認爲孩子的牙齒健康都是牙醫的責任,這其實是不正確的。要保證孩子牙齒的健康,孩子、牙醫、家長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孩子與醫生是不夠的,唯有加上家長的全力配合,才能讓兒童牙科治療更完善。

家長是孩子的最主要照顧者,也是孩子口腔健康的主要負責人。如果看牙時少了家長參與,醫生將無法瞭解孩子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也無法傳達口腔保健的專業建議。當要決定治療計劃時,非監護人往往無法做主,也不具備決定孩子治療的法律資格。因此,除非萬不得已,不要委託外公、外婆,甚至是隔壁鄰居阿姨帶孩子給醫生看牙,儘量讓父母親帶孩子去看牙。

2、家長要先了解兒童牙醫的治療行爲

在看牙前,可以通過相關書籍、網絡資料或身邊親戚朋友的經驗,多瞭解孩子在看診時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狀況,先做好心理準備。例如孩子在哭鬧時,醫生會採取哪些方式來穩定孩子的情緒;在治療時,通常會有哪些兒童口腔科的醫療行爲管理,等等。若家長能先了解這些,就能更快地與醫生取得共識,建立互信的橋樑。

3、家長平時照顧好,孩子看牙輕鬆也愉快

若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照顧好牙齒,看牙其實是件輕鬆、簡單又愉快的事。牙齒定期塗氟、有效刷牙……預防保健措施做好了,也能預防蛀牙。但是,如果孩子的乳牙已經蛀牙了,當務之急是儘早去醫院治療蛀牙,並在以後加強口腔清潔工作。

首次看牙別急着治療

第一次帶孩子看牙,並不強求治療,首先是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家長則應儘量與醫生配合。孩子首次看牙,醫生不一定會馬上治療,也不一定會治療蛀得最嚴重的牙齒,這是家長要有的心理準備。

家長可能會認爲:“爲什麼?我們都特地請了假,就是爲了看牙齒,難道不能補一下嗎?”其實在孩子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一下子就要求孩子乖乖配合醫生的指示做治療,幾乎是不可能的。想想看,如果換成家長自己要看牙,會不會緊張?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默默地點頭。沒錯,大人都會緊張,何況是孩子?而且,大人能溝通、能忍耐,孩子呢?若家長堅持要治療,會使得孩子在第一次看牙就留下不好印象,以後要彌補往往要花更多時間及精力。

一般兒童口腔科的首次看診,通常會做的事包括:口腔檢查、照X光片、口腔健康知識宣教、討論治療計劃、介紹孩子認識治療工具等,以消除恐懼,讓孩子熟悉環境爲主。唯有當孩子牙齒疼痛難耐時,纔會先緊急處理疼痛的牙齒。

瞭解兒童牙醫的考量後,家長請儘量配合醫生。此外,兒童大多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當醫生針對兒童的牙齒狀況給予照顧指示時,請家長儘量遵照這些建議,在孩子平常生活中負起執行、監督的責任。若沒有改善口腔清潔方式和飲食習慣,任憑醫生補再多蛀牙,也趕不上蛀牙發展的速度。

孩子不願意去看牙怎麼辦?

1、別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緊張和不安

家長很容易將自己看牙的不好經驗投射在孩子身上。因爲家長小時候看牙,可能還沒有專業的兒童牙醫,而在進行需要上麻藥的治療時,也可能沒有妥善的疼痛控制方法,所以留下了不好的看牙經驗。其實,家長要了解,現在牙科治療的技術以及觀念都已有很大的進步,千萬別停留在“看牙=很痛”的刻板印象上!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看牙前自己比孩子還要緊張。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家長的緊張與不安,往往會從不經意的肢體語言傳達給孩子,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若孩子從來沒有看牙經驗,理論上,他不應該覺得“看牙=很痛”,也不會誤以爲“看牙=要拔牙”。

2、藉助牙醫玩具,讓孩子在遊戲中熟悉看牙過程

若孩子已經對看牙有排斥心理,表現出害怕、哭鬧等行爲時,大多來自過去不好的經驗,或是曾經被灌輸“看牙很可怕”的認知,也可能是因爲來到陌生的環境、與陌生的人接觸而緊張。家長千萬不要因爲心疼孩子而放棄看牙,萬一因此延誤治療時機,反而對孩子更不好。

家長應該試着理解孩子,慢慢地讓孩子說出真正拒絕看牙的原因,唯有找出癥結點,才知道該怎麼安撫孩子、鼓勵孩子看牙。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的同理心不應該只是醫生的專業能力,家長們也應該具備這樣的特質。在明白孩子拒絕看牙的原因後,家長更要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懼怕的理由。無論孩子是曾經遭受不好的對待或是單純地排斥不熟悉的事物,其實都需要家長用愛心及耐心來跟孩子溝通,立場堅定、口吻溫和,不焦慮、不急躁。

孩子的注意力有限,理解力也有限。孩子不聽從時,家長需要多點耐心解釋,讓孩子瞭解牙齒的重要性。千萬不要因爲無法說服孩子就用責罵或恐嚇的方式,這樣更容易造成反效果。同時,家長可以藉助孩子平時所喜歡的卡通人物或是有關牙齒的童話故事繪本,甚至牙醫玩具或布偶,來讓孩子熟悉看牙的過程,進而使孩子欣然接受看牙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