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八條”後新披露併購交易達31單,交易規模合計近150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上海報道
今年以來,科創板併購交易活躍,特別是“科創板八條”發佈以來,新披露的併購交易已達31單,較去年同期增長2倍以上,另有4單併購交易在“科創板八條”發佈後取得實質性進展。前述併購交易規模合計近150億元。9月24日“併購六條”發佈以來,即有7單披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關注到,在科創板近期披露的併購方案中,有10單涉及收購未盈利資產、6單涉及境外資產收購。
典型案例漸次落地
近期,上交所再次舉辦券商座談會,參會券商一致表示,近期出臺的“併購六條”和“科創板八條”,有的放矢迴應了市場關注的併購重組難點、堵點問題,從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轉型升級、鼓勵上市公司加強產業整合、進一步提高監管包容度、提升重組市場交易效率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創新性安排,措施之多、力度之大,均爲近年來少有,有效地激發了併購重組市場的信心與活力。
政策新規發佈以來,一批迴應市場普遍關注,展現創新性、示範性、導向性的案例相繼落地,包括滬市首單以定向可轉債作爲支付工具案例、體現估值包容性提升相關案例、收購未盈利資產案例等。
以思瑞浦發行可轉債及支付現金購買創芯微100%股權爲例,該方案不僅採用定向可轉債這一創新支付工具,同時,交易採取了差異化估值方案來平衡股東各方利益,在交易總對價10.6億元不變的基礎上,對創芯微股東間交易對價進行調配。
估值包容性的針對性提升也被認爲是此次併購重組支持政策的重要突破點。普源精電發行股份購買耐數電子67.74%股權案例中,標的資產增值率超過900%。另外,信安世紀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普世科技80%股權,選取收益法結果作爲評估結論,增值率也達到790%。
記者也關注到,政策明確重點關注標的資產“持續經營能力”後,收購未盈利資產的實踐逐漸增多。“科創板八條”發佈以來,科創板已披露10單收購未盈利標的的併購方案。例如,6月21日,芯聯集成率先披露首單收購未盈利資產方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芯聯越州剩餘72.33%股權。7月15日,希荻微與富創精密均披露擬收購未盈利資產方案,希荻微擬以人民幣約1.09億元收購韓國上市公司Zinitix Co., Ltd.合計30.91%的股權,富創精密擬以不超過8億元現金方式收購公司實際控制人等多方持有的亦盛精密100%股權。9月21日,中國電研披露擬使用自有資金2877萬元收購昆明電器科學研究所控股子公司昆明高海拔電器檢測有限公司兩名非國有股東合計持有的49%股權並對其增資。
科創板公司國際化業務佈局加速,跨境併購案例也有顯著增加。7月2日,心脈醫療公告其全資子公司MICROPORT ENDOVASTEC B.V.擬使用自有資金6,500.00萬美元受讓Earl Intellect Limited、 Turbo Heart Limited合計持有的心脈醫療聯營公司OMD的72.37%股權。7月13日,澤璟製藥披露擬以合計3,288.87萬美元收購控股子公司GENSUN的232.77萬股股份。10月1日,艾森股份披露擬以自有資金通過全資子公司收購馬來西亞INOFINE公司80%股權。中巨芯、南微醫學、希荻微等併購案例也均涉及境外資產收購。
另有市場人士表示,思林傑收購IPO撤回企業科凱電子、秦川物聯收購IPO報輔導企業派沃特等案例的出現,爲上市公司尋找併購標的,以及未上市企業鏈接資本市場提供了新思路。
監管“多管齊下”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上交所積極迴應市場主體的併購重組需求,與市場各方密集互動,着力激發併購市場活力。據瞭解,今年6月,上交所已與“三中一華”等券商就推動科創板併購重組案例落地開展一對一交流。
“科創板八條”發佈後不久, 上交所即聯合10個轄區證監局召開10場“科創板八條”專題座談會,如何更好支持科創企業併購重組是座談會的重要內容。
前期,上交所還在安徽、上海、湖南、湖北、新疆等地開展併購重組專題調研,積極宣介併購重組制度創新和實踐案例,廣泛聽取市場意見建議。10月10日,上交所再次舉行券商座談會,現場宣講併購重組最新政策精神,並就進一步活躍併購重組市場、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聽取意見建議,市場反響熱烈。
同時,上交所接連發布《科創板創新制度一本通》《科創板監管直通車——併購重組專刊》《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規則、政策與案例一本通》,幫助上市公司和相關市場主體理解規則、把握最新監管導向,便利上市公司籌劃和實施併購重組。
此外,審覈效率的提升也清晰地表明瞭監管態度,給予市場更多信心。7月16日,普源精電發行股份購買耐數電子67.74%股權獲證監會註冊,成爲“科創板八條”後併購重組註冊第一單,從上交所受理到證監會註冊生效用時不到兩個月。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也於近期在相關場合反覆表示,將進一步暢通溝通機制,歡迎市場主體與上交所積極溝通,大膽創新,支持服務上市公司用足用好併購重組政策工具,持續推動標誌性、高質量的產業併購案例落地,將創新政策舉措轉換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實效。同時也強調,以券商爲首的中介機構要切實承擔“看門人”職責,在滿足合規要求的同時加強價值判斷,把好併購重組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