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爲何會選老四胤禛爲繼位人?說來你可能不信,只跟一件事有關

文丨卿心君悅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一個疑問——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爲何老四胤禛會從“九子奪嫡”中勝出,成爲康熙默定的繼位人?

他憑藉的究竟是什麼?而康熙又看中了他哪樣?

是他得到了全劇第一謀士鄔思道的盡心輔佐,避免了在“奪嫡之路”上行差踏錯,這才一步步得償所願。

還是在“九子奪嫡”中,隨着一位位皇子阿哥陸續退場,到了最後留給康熙可做的選擇並不多?

這篇文章將要揭秘的,就是老四會被康熙選中當繼位人的背後真相。

被康熙默定的繼位人

可以說,在老四意識到他很可能就是康熙默定的繼位人之前,他甚至都已經動了要學李世民的心。

當時,正值康熙六十八歲的壽辰,誰知在慶典過程中卻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

在諸皇子敬獻壽禮的環節,時任大將軍王的老十四胤禵,所獻上的“壽字天石”,竟離奇地變成了一隻“死鷹”。

由此,怒火攻心的康熙當場就昏了過去,奪嫡之爭隨之步入了最後的高潮。

事發之後,得知康熙大限在即,滿朝文武包括尚有奪嫡資格的皇子阿哥,都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以期從中窺探出些許“天心”。

而康熙卻似乎直接用實際行動給出了“明確答案”——

不僅沒有徹查老十四胤禵所獻壽禮一事,反倒下旨相繼免去了老四胤禛、老八胤祀以及幾位上書房大臣的差事。

這樣一來,包括老四和老八在內,一時間幾乎所有人皆懷疑,康熙有意傳位於在西北剛立下戰功的大將軍王胤禵。

爲此,老八率先開始了圖謀“武力奪嫡”的準備。

緊接着,同樣有此打算的老四,也以用重禮送其離開的方式,去試探鄔思道是否願意陪他鋌而走險。

就是在這個時候,老四竟從鄔思道的分析中得知,他纔可能是那個康熙默定的繼位人。

在鄔思道的分析裡,如果康熙默定的繼位人真是老十四,“死鷹事件”發生後必然會去深究,若是老十四所爲,康熙勢必要重選繼位人;若非老十四所爲,那就該爲其洗脫冤屈。

可康熙卻將此事擱置不查,這就說明康熙根本無意傳位於老十四。

而之所以康熙會將老四和老八一同免職,也並非是爲了給老十四繼位鋪路,反倒是在暗中相助老四。

要知道,老四是出了名的孤臣“冷麪王”,康熙下旨將大家的權力整體削弱,是有利於勢單力薄的老四順利繼位的。

根據後續的劇情發展,顯然鄔思道這番對康熙帝王心術的揣測,是極其準確的。

正是有了鄔思道的這番分析以及相應的提醒,老四才得以在暢春園那晚有驚無險的繼位。

到此,問題來了:

通過對上述劇情的回顧,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直到“死鷹事件”發生後,鄔思道才從康熙的一系列應對措施裡,確定老四就是默定的繼位人。

這也就是說,在“死鷹事件”發生之前,鄔思道並不確定,在他《登龍十二術》的輔佐下,老四已成功晉升爲康熙心裡默定的繼位人。

那麼,康熙是從何時起默定老四胤禛爲繼位人的,又爲何要選老四爲他的繼位人呢?

常人眼中的“四爺升職記”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關於老四胤禛是如何成爲雍正皇帝的話題,是有很多種說法的,其中最常見的,便是常人口中所謂的“四爺升職記”。

這種升職記的歷程,若用形象的描述來概括,就是一條起伏很大的曲線。

在劇中,談及老四的這個升職記,起點便是康熙五十六年,黃河發大水,爲了賑濟災民搶修河工,老四主動請纓,攜老十三到江南籌款賑災。

這一次籌款賑災,老四完成得非常漂亮,這是劇中老四第一次立功,也是唯一一次立功。

憑藉此功,老四先老八一步獲封郡王,追平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的爵位。

可以說,一開始老四的確開了一個好頭,可隨後沉重的打擊就來了。

見國庫空虛,不久康熙就下旨要追比國庫欠款,爲此還特意許出一個“親王”爵位的獎勵。

都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然而面對康熙許出的重利,在京的皇子阿哥卻誰都不願意領下這個既有風險又得罪人的任務,反而紛紛舉薦老四來擔此重任。

見此局面,康熙只好急召老四回京,由此導致了“四爺升職記”中的第一次滑鐵盧。

爲了完成這次艱鉅的任務,老四可謂是徹底成爲了“孤臣”“冷麪王”。

可即便老四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甚至不惜得罪滿朝的功臣重臣,但任務卻還是在太子胤礽的干預下失敗了。

其實,即便沒有太子最後的干預,這次任務會失敗也早在康熙的預料之中。

不同的是,康熙本意是希望老四能在他的暗中配合下,多追回一些欠款,而非最終只追回來的三成。

但不管怎樣,任務失敗了,哪怕錯並不在老四,但老四還是因此跌入了谷底。

由此一來,老四算是完成了第一次的職場起伏。

而在這個階段,相對於老四隻是暫時跌入了谷底,太子卻是即將徹底墜落。

得益於太子在追比國庫欠款中的一系列精彩表現,康熙終於開始質疑在多年之後,他是否應該將大位傳給這個太子。

許是太子真無繼位之命,康熙心中的質疑剛一產生,重創太子的“刑部冤獄”就被引爆了。

這一事件的發生,不僅推動了康熙做出放棄太子的決定,還讓審理此案的老八,被康熙以“12個字”的高度評語,封爲“廉郡王”,一時間老八可謂是風頭無二。

隨後便是“九子奪嫡”期間最關鍵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四爺升職記”中的一個重要轉折——“熱河狩獵”事件發生了。

熱河狩獵期間,在頂替太子招待外藩使臣之後,老八頭上的光芒瞬間被推到了極致。

可隨後,在圖裡琛的告密下,老八誘審肖國興的事敗露,隨即就徹底失去了聖心。

緊接着,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事又被康熙撞破,由此引來了太子胤礽被廢、老大胤禔被貶庶人以及老十三胤祥被關理藩院的連鎖反應。

雖說,由此老四在短時間裡失去了老十三這個助力,可得益於期間鄔思道的一招“隔山拜佛”,借弘曆的一句“大清第一巴圖魯”,無形中拉進了老四跟康熙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說,從熱河狩獵開始,“四爺升職記”的那條曲線,又逐漸有了再次上升的趨勢。

這個趨勢在“滿朝亂敲東宮鼎”時,老四接受鄔思道“飲糙易醉”的建議,舉薦廢太子胤礽而初顯端倪;

在“滿朝亂敲東宮鼎”結束之後,弘曆被康熙接入宮中親自教導而逐漸明朗;

在西北戰事吃緊,康熙打算從皇子中擇一人出任大將軍王時,老四聽從鄔思道“一笑傾城”的建議,放棄爭奪推舉老十四胤禵而達到頂峰。

而當“死鷹事件”發生,老四被免去差事,“四爺升職記”的曲線纔有所下降,可不久之後,老四便在暢春園得以繼位,成爲了雍正皇帝。

到此,縱觀這種曲線形的“四爺升職記”,似乎老四之所以會被康熙選中成爲繼位人,是因爲有兩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其一,對手不斷失誤,以致接連喪失了奪嫡資格。

其二,得益於鄔思道的輔佐,每逢關鍵時刻,都能讓老四邁出最正確的那一步。

正是因此,“非嫡非長非賢”的老四纔會被康熙挑中,成爲康熙的接班人。

但真相確實如此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老四“上位”的真相

既然尋常人眼中曲線的“四爺升職記”,並非康熙選老四爲繼位人的真相。

那麼,這個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老四胤禛成爲雍正帝王的晉升之路,並不是一條曲線,而是一條線段——

線段的一端,是老四於暢春園被康熙定爲繼位人這個必然的結果,另一端則是一件極容易被忽略的事。

要揭秘康熙爲何會選老四爲繼位人的真相,主要線索就在暢春園那晚,康熙臨死前對老四所說的那段遺言:

通過這一段話,其實就可以看出,看似是老四的對手不斷失誤,這才失去了奪嫡的資格,就比如說老八胤祀因爲“誘審肖國興”一事敗露,失去了天心。

可實際上,即便沒有肖國興的那件事,老八也絕不會成爲康熙默定的繼位人,理由就是康熙對老八“以寬仁收買人心”的評語。

那麼康熙爲何會挑中老四做繼位人呢?

在遺言中,康熙也給出了關鍵答案:

很明顯,康熙之所以要選老四做繼位人,並非老四的對手失誤以致喪失了資格,也並非老四在鄔思道的輔佐下,每一次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是康熙瞧準了老四能刷新吏治,匡補他的過失。

這纔是康熙選老四做繼位人的關鍵所在。

但問題是,康熙是如何看出老四就一定能刷新吏治,匡補他的過失的呢?

其實,重點就在於老四在追比國庫欠款時的一系列表現。

當時,康熙剛經歷黃河發大水,而朝廷卻拿不出錢來賑災濟民的窘境,得益於老四主動請纓到江南完成了募捐籌款,這才度過了那次難關。

事後,爲了緩和國庫空虛的困境,康熙決定開展“追比國庫欠款”的工作。

豈料當時在京的那些皇子阿哥,自知這個工作難以完成且又容易得罪人,不僅選擇了退縮,還將遠在江南的老四推到了前面。

可誰能想到,老四卻因這件事得到了康熙的天心。

老四被康熙急召回京之後,君臣父子二人有過一場深談,就在那場深談中,老四說了兩段極其重要的話。

第一段話:

這一段話,老四不僅說中了康熙晚年最大的心病,還讓康熙看到了老四有能幫他剔除心病、匡補過失的潛力。

隨後,當老四表態願意接下追比國庫欠款這項艱鉅的任務時,又說了第二段極其關鍵的話:

老四寧願做“孤臣”的表態和決心,更加堅定了康熙對老四的正向看法。

也就是在那一次交談中,康熙動了要把老四胤禛當作繼位人來培養的心。

正因如此,康熙纔會讓老四獨自去完成那項得罪人的工作,不讓老十三陪同;纔會在後續的事件發展,極力將老四推向“孤臣”的道路上。

康熙的目的很明確——

他看出了老四有“整頓吏治,改革弊政”的潛力,但並不確定老四身上的這種潛力能否落於實踐,畢竟在潛力與實踐之間相隔的是老四要與滿朝文武爲敵。

爲此康熙就只好在老四繼位之前,推老四跟滿朝文武徹底走上對立面。

只有這樣,在老四繼位之後,纔不會猶豫是否該跟滿朝文武對立,才能將“整頓吏治、改革弊政”進行到底,也只有這樣,康熙的遺願纔有望完成。

這就是康熙明明已選定讓老四繼位,卻要讓其成爲“孤臣”與滿朝文武爲敵的真相。

顯然,康熙這種安排是極其成功的。

正因爲老四在登基之前,就與滿朝文武走上了對立面,所以在登基之後,雍正從未動搖過他要“整頓吏治、改革弊政”的決心。

因爲他要爲此付出的代價,早已付出了,既如此他還有何可怕、可退的呢?

這就是康熙這位千古一帝的帝王心術。

然而,繼位的雍正卻並不懂康熙當初要逼他成爲“孤臣”的苦心。

正因如此,在培養下一代繼位人的這件事上,雍正較康熙,遠甚!

在雍正默定弘曆爲下一代繼位人之後,爲了讓弘曆繼續推行新政,他不僅沒有將弘曆培養爲“孤臣”,反倒煞費苦心地維護弘曆與羣臣之間的關係。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在清流“倒田”的那件事上。

原本雍正可以藉機讓弘曆挺身而出,叫弘曆爲了“新政”和田文鏡與清流對立。

可熟料,雍正卻選擇親自出頭,將弘曆保護了起來,並敦敦告誡弘曆:

既然雍正不願弘曆得罪讀書人,又告誡弘曆任何時候都不要得罪讀書人,那麼弘曆繼位之後,當新政與讀書人之間發生矛盾,弘曆會如何做,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雍正不能怪弘曆繼位後,不全面繼承他所實行的新政,而是有選擇的繼承,並根據朝局進行了“必要”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