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三夏”好“豐景”

本報記者 邱海峰

芒種入仲夏,風吹麥成浪。眼下,中國農曆芒種節氣已過,“三夏”大忙,全國麥收由南向北加速鋪開,沃野良田一派火熱景象。

川蜀大地,4萬臺聯合收割機穿梭于田間,四川多地小麥產量創下新高;

中原糧倉,機收作業前沿已至最北部安陽一線,河南全省麥收進入尾聲;

秦嶺山下,隨着“關中第一鐮”的開鐮,陝西1400多萬畝小麥收穫全面展開……

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截至6月8日,全國冬小麥收穫進度已過七成,進展順利。從田頭到麥倉,從“豐收在望”到“豐收到手”,一粒粒金黃的麥子透着這“三夏”好“豐景”。

“這季麥收趕得早、收得好”

農諺說“麥熟一晌,貴在爭搶”。伴着隆隆機聲,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小麥陸續開始大規模收穫,隨官屯鎮麥農楊佔瑞奔忙在田間:“時節不等人,這季麥收趕得早、收得好,打下的麥子籽粒飽滿,畝產增到1300斤左右。”

今年“三夏”,麥收省份大部天氣晴好,總體利於成熟小麥收曬,“一快一高”成爲亮點。

看進度,麥收進入後半程時間更早——

作爲中國小麥主產區之一,安徽今年小麥種植面積4300多萬畝,目前麥收基本結束。“4000多畝小麥,5天左右收完,這速度槓槓的。”安徽省肥東縣店埠鎮殷光旭家庭農場負責人殷亮今年早早聯繫好了收割機和烘乾服務中心,麥子一熟,農機到位,新收的小麥隨即被運糧車裝至烘乾塔烘乾入庫,確保顆粒歸倉。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今年麥收進度過半時間比常年快2—3天。當前,全國多地麥收已結束,陝西、江蘇、山西、河北等省份收穫加快推進。

看收成,多地產量有望再創新高——

“平均畝產665.27公斤,創西南旱地小麥單產最高紀錄。”前陣子,四川省農科院研究員湯永祿等專家對該省會東縣大屯村麥田進行了測產,“憑藉新推廣的高產品種和增密抗旱栽培技術等,旱地小麥單產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第一季,產量約佔全年的1/5,其中小麥是主要作物。今年以來,各地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成效逐步顯現。四川小麥種植面積960餘萬畝,據測算畝產較去年將明顯增加;今年山東小麥長勢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單產、總產均或再創新高;陝西小麥預計總產超420萬噸、單產超300公斤,夏糧豐收底氣足。

“今年嚐了個‘鮮’”

徐徐鋪展的麥收畫卷中,有豐收的喜悅,也藏着不少新“玩法”。

農機也能網約?“今年嚐了個‘鮮’。”麥收期間,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團風鎮糧農陳志勇通過荊楚農機服務平臺下單,給自家麥田叫了幾臺“網約農機”,“掏出手機,動動手指,一小會兒就調來了附近的收割機,蠻方便的。”

荊楚農機服務平臺是湖北省推出的一款主要面向農戶和專業合作社的農業信息化系統。不久前,該平臺迎來升級版,增添農機手線上“接單”功能。團風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馮國彪說:“這個平臺能根據農戶發佈的作業時間和麪積,推送附近可預約的農機,幫助我們掌握農機作業情況及可供服務能力,實現精準調度。”

可網約,還有無人駕駛。在江蘇省丹陽市年豊農場,工作人員在屏幕上遠程設定好地塊長度、收割機割幅寬度等參數,一臺臺搭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農機奔入田間,飽滿的麥穗被吞進脫粒箱,收割數據實時回傳。

“衛星領路,高效省力。”丹陽市農機推廣站站長陳新輝說,丹陽正佈局一批市級無人化農場,把先進農機和農藝相結合,推動提高糧食生產水平。

伴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北斗導航、5G等新技術加快應用於麥收作業,這個“三夏”新意越來越濃。

今年,各地投入聯合收割機60多萬臺保障夏收,如何讓這些田間大鐵牛幹得帶勁、不趴窩?濰柴雷沃整合車聯網、遙感、氣象等數據,打造“智慧雲腦”服務平臺,實時掌握企業生產的智能農機分佈、作業情況,提供派工救援、遠程診斷等全時服務。

從收割到產後,怎樣減少“豐收後的煩惱”?浙江推出智能化循環式烘乾機,實時監控溫度、水分,全天不歇連續作業;山東建設智能化恆溫糧倉,讓小麥踏實住進“空調房”,降低倉儲損耗,優化麥收產後服務。

“希望秋糧也有個好收成”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三夏”關乎全年農業收成,既連着夏收作物的成熟收穫,也是夏播作物播種、春播作物生長髮育和夏季管理的重要時節。

在產糧大省河南,隨着全省8500多萬畝小麥進倉入庫,夏種加快跟進。“澆了透墒水,種上秋糧,心裡纔算踏實。”麥收剛一結束,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賀新莊村村民段建成立馬忙起了玉米播種,“麥子收得不錯,希望秋糧也有個好收成。”

今年河南夏播面積預計9000萬畝左右,根據當地農情調度,截至6月9日,全省夏播面積達7095.8萬畝,佔預計播種面積的78.8%,其中玉米4770萬畝,多地播種進度已超八成。

北播玉米南插秧。8000畝水田,農機駛過之處,一束束秧苗被整齊栽下——在貴州省長順縣白雲山鎮,水稻全程機械化移栽給農民省了不少力。“不用我下地,一畝地不到半小時就栽好了。”瞧着滿田新綠,白雲山鎮思京村稻農李秀雲喜滋滋地說,“插秧機能讓秧苗下田深淺度和株行距一致,這對增產很要緊。”

長順向東,千里之外的湖南零陵,1個多月前栽插的早稻已是鬱鬱蔥蔥,還有1個月左右即將迎來大面積收穫。“種下去,還得管得好。近期,二化螟蟲害易發,根據農技人員指導,我們正採用有機農藥、滅蟲熒光燈進行防控。”零陵區黃田鋪鎮種糧大戶眭紅波說,“目前看,這茬稻子長勢不賴。”

水稻是中國第一大口糧,全國60%以上人口以稻米爲主食。今年,各地大力推進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開展集中育秧、機械移栽、一噴多促,力爭讓這一主糧穩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