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鄔思道從何處獲取信息,才明白雍正繼位當晚,高勿庸爲何會死

文丨卿心君悅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關於鄔思道有這樣一個詭異的謎團——

刑部冤獄發生後,老四胤禛沒有聽從鄔思道“不要介入此案”的建議,反倒向康熙主動請纓。

可在事後,從未離開過四爺府的鄔思道,卻第一時間得知了此事。

而在“滿朝亂敲東宮鼎”時期,足不出戶的鄔思道,竟也得知了發生在八爺府上那場“大王八”的鬧劇。

那麼,鄔思道究竟是如何獲取到這些信息的呢?

要知道,前期一直隱藏自己“奪嫡之心”的老四,很少將朝堂上發生的那些事主動告知鄔思道,大多時候,都是已經獲取到相關信息的鄔思道,主動挑起話題並給出建議。

可身爲西席老師的鄔思道,從不踏出四爺府與外人聯繫,而四爺府的內部不僅規矩極嚴,又是京城有名的“籬笆牢、鐵門栓”,在這種情況下,鄔思道應該無法獲取到外面的信息纔對。

尤其是,鄔思道所獲取到的一些信息,是除了那幾個當事人之外,其他人根本無從得知的。

既如此,難道鄔思道真與劇中的“賈道士”一樣,擁有神機妙算的本領;還是說,作爲劇中的第一謀士,其自帶特有的“情報系統”?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隱藏在這一謎團背後的真相。

懷疑對象:康熙

要想解開鄔思道的信息來源之謎,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目光聚焦到——刑部冤獄發生時,鄔思道如何得知老四主動請纓的那件事上。

當時,老四從老十三的口中得知此事,當即決定要將此事鬧大,藉機肅清冤獄。

可當老四向鄔思道提及他的想法時,卻遭到了鄔思道的反對。

在鄔思道看來,老四清查此案的收益遠小於要承擔的風險。刑部冤獄一案,牽扯到主管刑部多年的太子,一旦老四在審案中查到了太子,勢必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進,則要揹負“廢除太子”的罪名,而退,則要承擔欺君之罪。

然而,自有打算的老四,並沒照從鄔思道的建議,反倒在第二天一早就向康熙主動請纓,要求領下這個肅清冤獄的任務。

等老四請纓完回到府上,得知鄔思道竟要辭職離府,而給出的理由是“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他當即就猜到,鄔思道一定是聽說了他主動請纓的事,也因此,老四暗自嘀咕了一句:

注意,老四爲何會有這種疑惑?

最主要的原因是,得知他向康熙主動請纓的人少之又少——除了他、老八胤祀以及康熙這三個當事人外,能知曉此事的人,可能也就只剩寸步不離康熙的李德全了。

因此,大概率來看,鄔思道的信息來源應該就是這四個人中的一個。

可問題是,老四和老八直接就可以排除,而李德全若非有康熙的授意,絕不敢私下走漏消息,如此來看,難道暗中向鄔思道傳遞消息的人,是康熙?

這種分析的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我們需要承認一點,老四請鄔思道當西席老師的事,康熙必然是清楚的,給皇孫找老師的這一點,老四想瞞也瞞不住。

既如此,對於鄔思道的來歷,康熙也必然會進行一番調查。而當康熙得知了鄔思道的來歷,自然就能想到這是老四爲奪嫡請來的“謀士”。

若按此來分析,在“追比國庫欠款”時期,早已有心廢除太子而培養老四的康熙,似乎就存有暗中向鄔思道傳遞信息,以促成老四繼位的動機。

尤其是,這種分析若是成立,在某種程度上,就能解釋在“競選大將軍王”,以及“死鷹事件”中,鄔思道爲何總能精準地把握康熙的心思。

以及在老四繼位前夕,鄔思道爲何會一再提醒老四要救出老十三。

鄔思道此舉很可能就是得到了康熙的暗中授意,而康熙對鄔思道的授意,纔是確保老四能夠順利繼位的最重要的後手。否則,單憑取個傳位詔書,都能在皇宮裡迷路的隆科多,老四當晚極有可能繼位無望。

而這一點,正是最能佐證這種分析成立的依據!

但可惜的是,這個依據,又恰恰着證實了這種分析並不成立!

要知道,老十三若真是康熙留給老四繼位的關鍵後手,那麼康熙根本沒有必要暗中授意鄔思道,完全可以事前暗示老四,或者直接放出老十三。

而且,康熙通過鄔思道來扶老四繼位的這種分析,看似大有可能性,實則卻毫無可能。

畢竟這種事一旦見了光,勢必會玷污康熙的聖名。而在老四繼位之前,看似康熙已默定了老四爲繼位人,但老四仍處於康熙的考察之中。

同時,在刑部冤獄一事中,康熙和鄔思道的看法也是存有分歧的。

在鄔思道看來,老四萬不能接下這個任務,但在康熙的心裡卻希望老四接下肅清冤獄的任務。若鄔思道的信息來源真是康熙,他又豈敢向老四提出有悖康熙意願的建議?

由此來看,鄔思道的信息來源絕非康熙。

那麼,又是誰向鄔思道傳遞信息的呢?

懷疑對象:高勿庸

既然,向鄔思道傳遞信息的人不是康熙,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就排除了圖裡琛、德楞泰這兩個康熙身邊的人。

姑且假設這兩個人當天也清楚老四主動請纓的事,但若沒有康熙的授意,他倆和李德全一樣,是不敢也不會向鄔思道泄露信息的。

雖說在這其中,已有跡象表明:當時圖裡琛可能正在向老四靠近。

但即便圖裡琛那時已經投入到了老四的陣營,但他也絕不會做出,瞞着老四向鄔思道泄露信息這種犯忌的事兒。

既如此,要想揭開鄔思道信息來源的這個謎團,我們就要把視線從皇宮內部移出來,放到四爺府的內部。

而在四爺府,有可能讓鄔思道得知老四主動請纓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四爺府的管家——高勿庸。

注意,說高勿庸是重點懷疑對象,並非是因爲高勿庸知道老四主動請纓的事兒,而是高勿庸告知了鄔思道,老四一大早就去了皇宮,而得到這一信息的鄔思道,稍一分析,就能得出老四是去主動請纓了。

到此,有人可能會說:

若因此就將高勿庸列爲懷疑對象的話,那麼李衛和高福也應該被懷疑,畢竟老四去皇宮的事,李衛和高福同樣有可能知道——

根據劇情,老四出門,按流程會命令高勿庸備馬、備轎,而李衛和高福卻有可能會安排一同隨侍。

既如此,爲何要排除李衛和高福的嫌疑呢?

其實,排除他們懷疑的理由很簡單——

先來說李衛。

作爲一個能從小乞丐,一步步走向兩江總督的存在,他雖然沒有文化,但有些事看得比誰都透,拎得比誰都清。在他的心裡,要忠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老四胤禛,而涉及到老四的一些舉動,他不僅不會去猜其目的,更不會向他人泄露。

這一點,從老四爲了裝病,又汗蒸又洗涼水澡,而李衛見此不聞不問不談,只埋頭幹活,就能看出來。

而相對於李衛,按理來說高福是有嫌疑的,畢竟見老四裝病,高福一直在就此話題詢問李衛。

但是要注意一點:

雖說在“老四主動請纓”以及“八爺府上演‘大王八’鬧劇”的這兩件事上,高福存有向鄔思道泄露信息的嫌疑,但高福死後,在“競選大將軍王”以及“死鷹事件”這兩件事上,足不出戶的鄔思道仍舊可以得到相關的信息。

因此,就可以證明:鄔思道的消息來源絕非高福。

既然,在四爺府只有高勿庸最有嫌疑,那麼鄔思道所得到的信息,難道真是來自高勿庸之口嗎?

真相很可能就是這樣!

首先,高勿庸向鄔思道傳遞信息,是有動機的。

或許,鄔思道初到四爺府時,高勿庸並沒有意識到鄔思道的重要性,可當老四從江南返回,爲了拜其爲西席老師,不惜放下身段行大禮,而後,老四還親自向鄔思道“問計”。

憑此兩點,高勿庸若還看不出鄔思道是老四請回來的“軍師謀士”,他也就不配當四爺府的大管家了。

既然,鄔思道是老四請回來的“軍師謀士”,那麼老四在謀求什麼,自然可想而知。

可以說,在整個四爺府,最希望老四繼位的人,除了老四本人,就是高勿庸了,而在某種程度上,高勿庸對此的期待甚至並不亞於老四本人。

要知道,老四若不繼位,他只是四爺府的管家。可若是老四成功繼位,他極有可能,一躍成爲大內總管。

雖然都帶一個“管”字,所幹的主要的活兒都是伺候老四,但大內總管和四爺府管家的地位,卻是天差地別的。

因此,當高勿庸意識到鄔思道的重要性,以及老四請鄔思道的目的,高勿庸爲了提高老四繼位的成功率,極有可能會將他的所見所聞悉數告知鄔思道。

由此一來,鄔思道所得到的就不僅僅是高勿庸這一個眼線,而是老四所掌握的整個信息網。

爲何這麼說?

在“競選大將軍王”時,老四接受了鄔思道的建議,放棄爭奪“大將軍王”,轉而拿下陝甘總督,當時老四所默定的陝甘總督就是年羹堯。

而年羹堯得知此事後,爲了跟老四講條件,偷偷返京先去見了老八。當時,年羹堯一回京,高勿庸就向老四密報了這件事。

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老四的信息網實際上是由高勿庸掌管的。而鄔思道通過高勿庸之口,就能得知老四信息網所掌握的全部信息。

這就是爲何鄔思道足不出戶,卻能對朝局瞭如指掌的真相!

同時,在鄔思道詭異地得知“老四主動請纓”一事時,按理來說,以“心思縝密”著稱的老四,絕不可能不深究鄔思道的信息來源。然而在劇中,老四卻並沒有對鄔思道的信息來源進行深究。

發生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很可能就是因爲老四在暗中調查時,察覺到了鄔思道的信息來源是高勿庸,這才擱置了對此事的追究,並默許此事在暗中進行。

真相:高勿庸之死

得益於高勿庸所提供的信息,經過鄔思道的分析與加工,總算助老四在“九子奪嫡”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然而,就在老四於暢春園繼位後,高勿庸卻再未出現過。

事後,僥倖以“半隱”這種方式逃得一命的鄔思道,在老十三給他送行時,曾規勸老十三要辭掉“鐵帽子王”,而老十三聽後當場就表示,他不信老四會做出“弓盡鳥藏”的事。

見此,鄔思道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鄔思道話裡所謂“替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主要暗指的就是四爺府的管家高勿庸,而高勿庸之所以再未出現,其實就是在老四繼位那晚被滅了口。

那麼,高勿庸被滅口的原因,真如鄔思道向老十三說的這樣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鄔思道的推測,只是高勿庸被滅口的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卻是因爲高勿庸沒經老四允許,私下裡向鄔思道泄露信息的這一點。

要知道這一點,恰恰是領導最無法接受的大忌!

注意!

若高勿庸不被老四滅口,其必然會取代李德全的位置,一躍成爲大內總管。

何爲大內總管?

就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所有的事情,皇帝能瞞得了下面任何人,唯獨瞞不了的,就是身邊的大內總管。

既如此,繼位的老四又豈會容高勿庸在他的身邊呢?

畢竟誰又能確定,老四繼位之後,高勿庸就不會再泄露有關老四的信息。爲此,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將高勿庸秘密除掉。

這就是老四繼位之後,高勿庸再未出現的真實隱情!

到此,有人可能會問:既然老四不滿高勿庸向鄔思道泄露信息的這一點,爲何不在察覺後,第一時間向高勿庸發出警告呢?

其實,這就是老四的虛僞之處。

在劇中,看似老八胤祀是最在意人設打造與風評的人,但實際上,老四卻比老八更甚——

當初,老四之所以暗中下令叫年羹堯找到鄔思道,並不惜行大禮也要讓鄔思道成爲“西席老師”,其原因,並非是他有感於多年之前,鄔思道所寫下的那首“暗含正氣”的詩句,而是老四暗中得知鄔思道竟懷有“登龍十二術”。

因此,老四禮賢下士地招鄔思道爲“西席老師”的目的,也就一目瞭然了,就是爲了奪嫡。

然而,當鄔思道第一次向老四提建議時,因無意間點破了老四想要奪嫡的心思,以致老四草草地終止了那次交談。

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爲虛僞的老四,當時不願讓身邊人得知他暗藏奪嫡之心。

這一點,在“高福之死”一事上更能體現——

之前的文章曾提到過“高福之死”的真相,不是高福出賣了老四,而是在老四以李衛和翠兒的安危爲威脅,高福不得不上演“賣主”的戲碼。

老四之所以要那麼做,其實就是爲了防止老十三識破他的真面目——

當時,正處於太子胤礽復立的時期,老四得知太子胤礽與任伯安所做的交易,藉機布了一個“放虎歸山”的局,讓主管刑部的老十三配合太子放掉劉八女,再安排年羹堯前往江夏鎮去緝拿。

過程中,老四爲報當年之恥,暗中授意年羹堯血洗了江夏鎮,也由此,老四意外收穫了太子和任伯安洽談交易的密信。

老十三得知此事,便向老四提出應該銷燬這封密信,但是老四並沒有同意,反倒說留着這封密信,是爲了保護老十三。

在這期間,老四私下裡安排高福主動接近老八的胡管家,最終借高福之手,將這封密信遞給了八爺黨,由此推動了太子二次被廢。

事後,爲了防止高福走漏風聲,讓老十三等人意識到他的真實面目,高福被老四派人滅了口。

而通過這兩件事,其實就能理解,老四爲何明明不滿於高勿庸泄露信息的事,卻不加以警告,反倒在事後將其滅口。

高勿庸向鄔思道泄露信息,雖說觸碰了老四的大忌,但高勿庸的這種做法,卻是老四樂見其成的。

畢竟不願暴露奪嫡之心的老四,是不能將朝局的發展悉數告知鄔思道的,而鄔思道若無法得到相應的信息,又不能爲他出謀劃策,分析時局。

而高勿庸的這種犯忌的行爲,正好讓“既當又立”的老四,看到了坐享其成的機會。

這纔有了老四對高勿庸初期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及事成之後的清算。

而當初高勿庸之所以敢私下裡泄露信息給鄔思道,其實就是看穿了老四“既當又立”的真面目。

只不過,高勿庸自以爲他主動做了老四“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會得到老四進一步的認可,殊不知他的自作主張,反倒給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