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徵「酒捐」成癌症新藥基金 精神科醫師:樂見其成

政府研擬開徵「酒捐」,作爲癌症新藥基金的穩定收入,精神科醫師、臺灣成癮學會皆樂見其成。示意圖與本文無關。記者陳恩惠/攝影

賴清德總統提出「健康臺灣」願景,其中包括建立專門用於癌症新藥研發的基金,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日前指出,將考慮「酒捐」納入「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成爲新財源,學者以現行煙稅與煙捐比例試算,預計1年可爲癌藥基金帶來160億收入,將能大幅提升基金的研發能力和資金彈性,推動更多關鍵的癌症新藥開發,讓臺灣在全球癌症治療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對此,精神科醫師、臺灣成癮學會皆對開徵酒捐樂見其成。

曾於戒酒門診照顧過酒癮合併肝癌或胃癌的病人的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部主任醫師王紹丞表示,這類病患的照顧確實較爲複雜且容易合併很多身心問題;在門診治療中需要詳盡評估,以及整合包括涵蓋藥物治療、心理諮詢及可能的癌症治療策略等的治療計劃,更需要腫瘤科和精神健康專家,提供全方位的照護,在腫瘤獲得穩定控制後,也不會再次酗酒。

「預防勝於治療」王紹丞指出,歐美各國在酒捐經費中都會撥出部分專款應用於酒癮防治及治療,藉由修訂酒害防治法,整合酒品健康捐藉以資助防治活動,進而成立酒害防治基金,專注於治療與青少年預防及擴大精神醫療開支,包括對酒精相關疾病的早期介入治療。

臺灣成癮學會理事長、臺北榮總桃園分院副院長楊斯年也強調酒癮預防的重要性,他認爲透過教育和早期介入能有效減少酒癮問題;針對近日政府提出的年輕族羣心理健康方案,楊斯年認爲,在學校和社區推廣健康飲酒知識,並提倡建立支持系統來幫助有酒癮風險的人,防範勝於治療,透過預防措施能降低長期對醫療系統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