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保時捷實習的985體育生,背後是中產父母最崩潰的一面

最近,一段名爲“985大一投行實習的一天”的視頻,炸翻了各大微信羣。

視頻中,一名自稱在中信建投投行部門實習的大一學生,以極其高調的方式展示了他極其奢華的實習生活——

上午開着保時捷去公司實習,10點纔打卡,還不忘閃過清晰可見的中信建投公司logo;

隨後慢悠悠泡杯咖啡,準備開工,然後就開始泄露了客戶信息了——

把某圓科技、某能信控、某柔創新的IPO資料曬在視頻中

其中兩個還是中信建投作爲保薦人的IPO公司,正處在上市關鍵階段,結果他可倒好,直接把客戶信息甚至是監管的詢證函,都事無鉅細地放在短視頻中...

等到了5點下班,人家再元氣滿滿地去打個高爾夫,晚上來局羽毛球,回家結束美滋滋的一天!

這一天過得真是讓人忍不住感慨:哪裡來的少爺下凡了?

視頻在網上發酵後,這個男生的身份信息很快被網友扒出——

這位王同學是華中科大體育學院的學生,曾在亞洲大學生武術錦標賽的男子傳統拳術項目上奪冠。

即便中信建投回應稱,已責令該學生終止「研學」,對有關負責人啓動問責程序:

但還是止不住大家的疑慮——憑什麼一名大一體育生,居然能在投行實習?!

其實答案已經在中信建投的迴應中出現了:

「研學」

體育生二本線進985,拿着投行實習offer,美滋滋地出國讀金融碩士,回來後直接進證券行業或者家族企業,不就是“少爺被安排好的完美的前半生”。

而在投行的這段被稱作“研學”的實習經歷,恰恰就是背景提升的一種,通過實習經歷立好名校招生官想要看到的「人設」,這種生意早就在留學圈被玩得風生水起了....

不止王同學的實習項目,科研經歷、專業實習、個人展覽、創業,慈善募捐,國際化公益活動等任何可以寫進簡歷、體現與申請方向相匹配的知識技能的經歷,都已成爲現如今常見的背景提升項目。

說白了,你所有的條件,其實都是你的背景。

(美研申請TOP20和TOP50錄取情況:GPA、標化成績等方面已經很難拉開差距)

這背後,是時代的悄然變換。

隨着通往名校的賽道日漸擁擠,只用學習成績、標準化考試成績已經很難區分申請者,近年來的申請季越來越往“玄學化”、“主觀性”上發展——拼 背 景。

背景提升,逐漸成爲國內留學中介服務機構的標配。

據媒體調查,從2015年左右開始,國內留學市場發展出越來越多第三方背景提升平臺、科研平臺,通過提供付費科研、實習、公益等活動,提升學生在申請階段的“軟實力”。

如果同學客觀條件不夠出彩(雙非/低GPA/低語言/專業不匹配等),機構會說,可以通過提升軟背景來彌補硬件劣勢。

就算是硬實力已經過關的學霸,不少機構也會PUA一把:

“想去頂尖項目,竟爭者都是學校好+成績好的,你不多搞幾段背提,有啥優勢?

“我有兩個學生,成績都是4門A*,雅思7分,但最後升學成果天差地別,一個進了牛津,一個進了曼徹斯特,就差在背景提升上了。”

......諸如此類的話術,往往直接就給一些悶頭搞GPA的學霸整焦慮了。

(綜合自:某背提機構的“offer牆“)

更誇張的是,有些機構還會貼出不少“學員逆天改命”的傳奇故事——

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差生,僅通過背提包裝,就“逆襲”上了名校。

這些敘事,真假參半,卻讓不少原本想靠身邊有限資源、腳踏實地申請的人,也逐漸捲入留學申請消費的不安和隱憂中。

畢竟,誰不想再再再再再再再捲一捲可能性,提升億點競爭力呢。

於是,越來越多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小衆偏門項目被打造出來 ——

遊學夏令營、實驗室體驗、國際義工、

人文之旅、專利發明、徒步西藏、

動物救助、非遺傳承、醫療服務、高端晚宴...

似乎越新奇、越小衆,甚至是別人不會做的活動,才能凸顯特別。

這其中,門檻相對較低的公益志願項目,尤其卷中之卷:

首先,去尼泊爾幫助貧困人口造房子,當然比一個自己在附近社區的圖書館踏實做義工的孩子要更“高端”;

逐漸,去馬爾代夫撿垃圾,斐濟保護海龜,東南亞蓋房,也算不上啥稀有經歷了;

甚至,有些學生會在非洲直接建立一個服務機構,搖身一變成爲年輕的CEO;

但以上這些,全比不上“全球只招15人的北極科考項目”......

林林總總的背提項目背後,自然是熊熊燃燒的家庭經費——

有北京家長吐槽:“孩子隨便一個爲期1周的項目,我1個月的工資就花光了。”

據@新華社記者走訪背提機構發現,在留學顧問口中,即使是“比較便宜”的國內科研項目,也要16800元起步。

每一項背提,都是一場家庭資金的巨量“縮水”。

(某機構學術課程項目 | 圖源:新華社)

難道說,瘋狂內卷、燒錢、爆金幣,已經成了申請海外大學的標配?

而這些價格不菲、看似“冷門”的活動,又能否真的讓留學申請變得“獨一無二”、物有所值呢?

正如每年的藤校放榜後,一羣在非洲做義工的“熱心”志願者都會消失,越多越多所謂的“人文關懷”,在很多機構的設置下,被異化爲給履歷鍍金的工具。

雖然,青年人對於社會問題的關注,本是一件好事。

但落到實際,無論婦女兒童保護和教育,還是野生動物保育,亦或環境保護項目,許多學生並不鼓勵去深度調研過服務對象是否真的需要幫助、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反而是拉橫幅、拍個照就完事兒了。

除了處在“又水又假"風評底層的付費公益,還有一種水叫“名導帶我水論文”——

有同學參加了號稱“中某院教授帶領的科研項目”,實際是在實驗室晃了2周,出了一篇自己都不好意思署名的水論文;

還有學生看到一則號稱擁有“神仙級別教授陣容”、結項後還能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文的項目;但在交5萬塊錢的報名費之前,查閱該機構過往的發表成果才發現,所有學科、五花八門的文章都發在了同一本英文期刊上,且該刊作者全是中國的高中生和本科生......

更離譜的,是直接造假:

有的留學機構在業績驅動下,推出了所謂的“全包服務“—— 直接僞造各類特長證書、證明,然後在個人陳述等文字描述裡杜撰上“學生的經歷和心得”。

成果也是相當一眼假——

連博士生幾年都也難發的高水平論文,你一個高中生,“幾個月”的時間就發出來了?

(圖源:新華社)

更窒息的是,學生和家長花了大價錢買到的“實習”,有些根本就不合規:

要知道,沒有通過公司HR走合規流程、由員工打着企業的名義私下兜售的項目,最終是無法出示真正有用的、企業郵箱發放的實習推薦信,或蓋公章的實習證明的。

還有某些留學機構聲稱與高校科研人員合作,但等學生交完錢才發現純純·貨不對板——連導師都是假的,其機構宣傳的所謂“名校教授推薦信”,自然也是無稽之談。

甚至還有些“加分體驗”,本身就是高危項目,稍有不慎還會付出慘痛的生命代價!

2021年8月,北京某外國語學校出國部一名16歲的高一男生,在參加中國探險協會組織的青少年騰格裡沙漠探險項目時不幸意外身亡。

同學直言:學校大多數人蔘加這個活動,就是爲了出國留學加分,並不是喜歡戶外運動......

(該項目相關資料 | 圖源:紅星新聞)

可以說,在這場名爲“留學人設”的金錢遊戲中,早已是羣魔亂舞。

就算一切順利,絕大多數中介機構能提供的也只是固定模板,並不會“定製”學生本人的觀點、看法和能力。

一批批看似完美、面目雷同的學生,就這麼被流水線製造出來,根本談不上有啥競爭力,和高昂的價格完全不成正比。

代寫、造假、過度包裝,甚至還有學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去做背提,無非只是想讓美國名校招生官多審覈自己材料幾秒。

但最後 —— 真的能如宣傳所說 —— “穩穩上岸”嗎?

有留學機構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坦言:

貧困地區支教、非洲捐款捐物,這幾年數不勝數,招生官已經看麻了,在面試時也會針對某一經歷具體的材料細節進行連環提問,根本沒法提前準備。

很多學生認爲大學招生官不會大費周章求證一段活動經歷的“真假”,但Collegeconfidential論壇就有學生分享,她做志願者的圖書館接到了大學招生官的電話,覈實她是否在那裡工作過。

而一旦被證實誇大了志願活動時長、捏造工作經歷/實習經歷、杜撰一段課外活動及獲獎經歷,都會被認定爲材料造假,是嚴重的作弊行爲。

至於大躍進式的斷層科研、實習,不少國外高校更是會聘請第三方背調機構去詳細 check學生的經歷,幾乎不會給造假留下空間;且一經發現,將不予發放offer。

(如CMU只接受HR渠道的背調,且必須是拿到正式錄取的official實習)

就算成功入學,也不能保證就此後顧無憂,一旦在讀期間被抓包當初申請時材料造假,將會面臨退學、撤銷學位等更嚴重的懲罰。

很多讀者應該還記得2019年的那場“美國史上最大的招生舞弊案”,說是掀起全球教育圈地震絲毫不爲過——

其中,中國步長製藥董事長趙濤花了多達65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月4300萬),讓女兒趙雨思成爲一名擁有帆船特長的“美國高考狀元”。

搞笑的是,趙小姐雖然確實進入了斯坦福大學,但並不是通過帆船計劃,而是被東亞研究專業錄取。

換句話說,不僞造經歷、走正常錄取流程,趙很可能也能順利錄取。

(在以非法手段獲得斯坦福offer後,Yusi Zhao自行做了一次直播,自稱“美國高考狀元“)

但舞弊曝光後,由於趙雨思在申請流程中的作假行爲,斯坦福大學最終在2019年將她開除。

並且此後,但凡要點臉的美國高校都會默默將趙雨思在申請系統中拉黑...

能正常錄取,非要花錢買“名校通行證”,最終還被除名。

這波操作,也讓趙董事長被戲稱爲“中國區最大韭菜”,4300萬買了個笑話。

話說回來,連趙家被認定背提造假後也被開除,對於廣大的中產家庭來說,天上又能真的掉什麼餡餅呢。。。

更何況,每一次中國學生”完美人設“崩塌之後,迎面而來的是海外高校更多關於包裝、作弊、造假的反制手段。

要是不幸碰上這種“留學版 · 翟天臨”,你就說氣不氣人吧。

說白了,背景提升,只是海外高校考官參考的一個維度而已,到時候肯定會根據學習成績、標準化考試成績多維度互相印證的。

而之所以形成背提>硬實力的錯覺,除了本身的升學焦慮,也與機構往往打信息差、忽悠對於國外評價體系相對陌生的準留學生和家長有關——

一旦有低分高錄的極端案例,就會成爲機構大書特書的對象。

這就容易讓學生和家長產生一種錯覺:“就算我學習不努力,只要活動做得特別好,一樣可以進這麼好的學校。”

(圖源:某機構網頁截圖)

所以說,學生和家長希望在高手如雲神仙打架的候選人中,通過加碼軟實力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這原本無可厚非。

付費購買,也並不是引發背景提升行業亂象的核心。

關鍵的是,學生是否真正熱愛、投身之中,又是否傳遞出了真實的聲音。

即使家長和中介強行包裝出來一個“完美無瑕”,即使“贏”了一場考試、一次申請,但那也不是真正的你。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英倫圈推薦,刊載自“insight視界”,ID:weinsight,作者:富強耗材祥子,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點亮“收藏”“點贊”“再看”三連~7月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