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瑤健康又迎人事變動 俞巍接替朱航明出任總經理

作者 |鄭皓元 劉恬恬|實習生

主編 |陳俊宏

剛上任不到三年,均瑤健康經理人之位再生變動,新任經理人是家化行業”門外漢“。面臨產品老化困境,均瑤健康拳頭產品“味動力”持續失速,朱航明押寶的第二增長曲線益生菌業務效果尚未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據2020年上市以來,均瑤淨利潤已連續下跌4年,股價也一路震盪下行,較發行初期市值蒸發近61億。大單品市場失速下均瑤轉而押寶益生菌業務,然效果有待顯現。均瑤的業績下滑,雖與乳製品行業整體下行不無關係,然很大程度是受企業個體因素影響。

有分析認爲,均瑤健康的問題並不是靠管理層變動可以完全解決,新品乏力、老品不暢,整體業績下滑是必然的。

時隔兩年又變更經理人

7月2日,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瑤健康”)發佈公告稱,其總經理朱航明先生因工作調整原因不再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經公司董事會同意聘任俞巍先生爲公司總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朱航明於2021年12月28日被任命爲均瑤健康總經理,截至2024年7月1日,其任期僅爲2年半。上任總經理許彪因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離任,許彪自2008年起開始擔任均瑤集團總經理,截止退休,已在任13年。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朱航明接替退休的前任經理人許彪時,均瑤健康曾在公告中表示,“作爲快消品行業專家,朱航明將對公司未來發展提供專業幫助。”然而掌舵僅兩年半,便由僅有家化背景的“門外漢”所接替。

據悉,朱航明有着豐富的乳製品行業從業經驗,曾歷任上海長江儀表廠一車間班組長、團支部書記、經營科質檢科區域經理;上海農工商集團長江總公司團委書記、工會主席、黨委委員;光明食品集團上海長江總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上海市川東農場黨委書記;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上海水產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上海金楓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等職位。

相較之下,接班的俞巍卻是個“門外漢”,其從業背景主要來自家化行業。公告顯示,俞巍曾歷任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全球合夥人、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場官CMO、首席數據營銷官 CDO、兼漳州片仔癀上海家化口腔護理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CEO兼總裁。

均瑤健康此次管理層“換血”,或與業績不振有關。

據瞭解,2021年朱航明剛上任之際,均瑤健康實現營收9.14億元,同比增長7.24%;受研發及管理費用大幅增長的影響,當年淨利潤同比減少31.26%至1.47億元。朱航明上任後決定押寶益生菌業務,但目前未有明顯效果,近兩年營收雖顯著增長,卻未能換回淨利潤連年下跌的趨勢。

財報顯示,均瑤健康營收由2021年的9億元增長77.8%至2023年的16億元;淨利潤卻由2021年的1.5億減少近60%至23年的5758萬。由於其加大了渠道投入與研發,對應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上升均影響了淨利潤的增長。2021-2023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爲1264萬元、1797萬元和2518萬元;營業成本由5億元大增140%至12億元;銷售費用由1.69億元增長11.2%至1.88億元;管理費用由7571萬元增長147%至1.88億元。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表示,均瑤健康的高層變動可以被視爲一次戰略性的重組,旨在通過新鮮血液的注入來激發企業的活力與創新能力。儘管俞巍的家化背景與均瑤健康的現有業務有所不同,但這種跨界的背景也可能爲公司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點。

大單品”味動力“不足

公開資料顯示,均瑤健康原名均瑤乳業,於1994年作爲對標娃哈哈與太陽神的飲品橫空出世,2018年更名爲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標誌着公司戰略正式從乳飲料轉向範圍更廣的健康型飲品領域。

2020年均瑤健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招股書顯示,均瑤上市發行價格爲13.43元/股,共發行7000萬股,市值達94億,上市當月,股價一度上升至22.51元/股,被投資者戲稱爲“常溫乳酸菌第一股”。

然好景不長,上市首年均瑤健康收入便開始縮水,由2019年的12億降至2020年的8.52億元。此後三年,均瑤連續出現淨利潤下滑,截至2023年底,均瑤健康的歸母淨利已連續下滑4年。2024年Q1其淨利潤雖有所回調,較上年同期增長9.34%至2615萬元,然營收卻較上年下降11.1%至3.96億元,仍難掩下滑態勢。

業績頹勢的影響也反應在二級市場,自2021年起,均瑤健康股價持續震盪下跌,由2021年上半年高點的17.68元/股一路降至如今的5元/股左右,降幅達253%,截至發稿,均瑤股價僅爲5.61元/股。市值蒸發七成,從21年的99億元下滑至目前的33億元。

均瑤健康的業績不振或與其大單品市場失速有關。自其進入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以來,“味動力”一直是均瑤健康業績增長的最大動能。然自2019年起,均瑤健康旗下乳酸菌飲料營收持續下滑,2020-2021年,均瑤健康乳酸菌系列飲料收入佔比依然超過八成,但營收分別減少35.16%、2.09%,2022年均瑤健康旗下乳酸菌飲品收入進一步下跌至3.25億,較上年的7.5億近乎腰斬。

爲挽救業績頹勢,均瑤健康近兩年押寶益生菌業務,加大多款益生菌創新產品研發投入,但效果並不顯著。財報顯示,2020年均瑤的研發費用只有200萬元,2021年則大幅增漲532%至1264萬 元。2022-2023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爲1797萬、2518萬,分別同比增長42.2%、40%。2021-2023年間,其益生菌食品的營收佔比也隨之增長,分別爲3.88%、5%、9%。

均瑤健康方面表示:“整體來看,未來三到五年,公司業務結構會從過往的味動力乳酸菌大單品,轉換爲以潤盈爲研發平臺,結合滲透率高、適合益生菌發揮作用的賽道,打造若干個活躍益生菌特色終端品牌。”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均瑤健康的問題並不是靠管理層變動可以完全解決,隨着人口紅利消失,均瑤健康整個產品體系嚴重老化,跟不上新生代的消費節奏,核心市場也基本在三四五線市場。新品乏力、老品不暢,整體業績下滑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