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美國大選 「關鍵七州」如何左右領導人之位?

▲美國領導人選舉長久以來吸引全球關注,而七個被認定爲戰場的關鍵州份往往成爲決定選舉勝負的關鍵點。(圖/路透)

●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領導人選舉長久以來吸引全球關注,而七個被認定爲戰場的關鍵州份往往成爲決定選舉勝負的關鍵點。這些州包括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密西根(Michigan)、威斯康辛(Wisconsin)、北卡羅來納(North Carolina)、喬治亞(Georgia)、亞利桑那(Arizona)與內華達(Nevada)。近幾十年來,隨着政治格局變化,這些州從傳統的政黨堡壘逐漸轉變成激戰區,反映出選民意向的分歧以及政治環境的快速變遷。本文將分析歷屆美國大選中這七個戰場州的選民結構、政策偏好、人口變遷與經濟影響,探討其如何左右選情,並預測未來選舉中可能的趨勢與變數。

「戰場州」的崛起 由傳統堡壘到激烈角逐

美國選舉人制度下,「勝者全得」的規則使得每個戰場州的選情,在選舉結果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七個戰場州並非從一開始就是激烈競爭焦點,其中賓夕法尼亞、密西根與威斯康辛,曾是民主黨的穩定支持州,但川普(Donald Trump)在2016年成功翻轉這些「藍牆」,並藉此在當年的選舉中取得勝利。根據歷屆大選數據,賓夕法尼亞自1976年至2020年間,共有七次支持民主黨、五次支持共和黨,密西根和威斯康辛亦有相似的政黨支持輪替。

另一方面,亞利桑那和內華達雖然長期偏向共和黨,但隨着拉丁裔人口增加,這兩州的選民結構逐漸改變。例如,亞利桑那在2020年成爲拜登(Joe Biden)的重要支持地。根據選舉人數據,自1980年以來,亞利桑那有十次支持共和黨、兩次支持民主黨,顯示其逐步成爲競爭激烈的戰場州。

▼美國選舉人制度下,「勝者全得」的規則使得每個戰場州的選情,在選舉結果中扮演重要角色。(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經濟和產業的變遷 「工業州」的搖擺

賓夕法尼亞、密西根和威斯康辛被視爲「鐵鏽帶」,其工業基礎曾是民主黨支持的核心。隨着工業基礎衰退和工人失業問題日益嚴重,這些州的選民開始質疑傳統政黨的經濟政策。川普在2016年和2020年提出的「美國優先」政策,以及對全球化的批判,吸引了這些州的工人階級選民,使共和黨在這三州獲得支持。

根據資料顯示,2016年這三州皆投票支持川普,使他獲得46張選舉人票,成爲當選關鍵。相較之下,2020年拜登在密西根和威斯康辛反超川普,爲其成功爭取選舉人票。此外,賓夕法尼亞的工業政策偏好,尤其在鋼鐵、煤炭等傳統工業領域的支持,直接影響當地選民對候選人的偏好選擇。

人口動態的影響 城市化與移民的角色

隨着美國人口逐漸向都市集中,戰場州的選民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根據統計數據,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的都市人口成長率爲全國平均的1.2倍,這些新增選民多傾向支持社會政策進步的候選人,使得這兩州逐漸從共和黨傳統票倉轉爲競爭激烈的戰場州。

亞利桑那和內華達在邊境問題上存在獨特挑戰,這些州的移民人口占比從2000年的約18%上升至2020年的逾25%。移民政策成爲選民決策的關鍵因素,拉丁裔選民近年來傾向民主黨支持者的成長,使得亞利桑那於2020年首次轉向支持民主黨。

▼ 移民政策成爲選民決策的關鍵因素,拉丁裔選民近年來傾向民主黨支持者的成長,使得亞利桑那於2020年首次轉向支持民主黨。(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政策偏好的演變 社會議題與經濟議題的拉鋸

每個戰場州的選民政策偏好都隨着時代與需求發生轉變。以賓夕法尼亞爲例,該州的選民曾經高度關注傳統制造業的保障與薪資成長,但近年來氣候變遷和清潔能源產業興起,使得環保議題逐漸受到重視。根據調查,賓夕法尼亞選民中有56%支持再生能源政策,這在領導人候選人的競選綱領中扮演重要角色。

南部的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則顯示出對社會議題的更高重視,特別是種族平等、司法改革等議題。共和黨的政策在農村和郊區選民中有較多支持,但在喬治亞的都市選民中,約60%的年輕選民更偏向支持進步社會政策的候選人,使得該州在近年來成爲重要的激戰區。然而,這些州的選民偏好並非一成不變,顯示在七個戰場州中,川普在多數州中略有優勢,但在密西根和賓夕法尼亞這些工業基礎州份中,賀錦麗(Kamala Harris)則獲得較高支持度。具體而言,根據近期的民調,密西根有53%的選民支持賀錦麗,而賓夕法尼亞則在選民中呈現僅3%至5%的小幅差距。此外,威斯康辛的選情亦接近平手,進一步顯示出這些州的搖擺特性。

預計2024年選舉結果可能會受到多重因素的干擾。例如,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影響選民投票行爲,北卡羅來納與喬治亞近期經歷的颶風災害,導致部分選區受損,可能會對選情產生影響。各州選舉管理制度的差異也使得票數接近的情況下,選舉結果公佈時間可能被延後,特別是如果差距微小需要重新計票或展開法律訴訟時。

總的來說,2024年選舉將是各方勢力的角力戰,而選民的臨時決策、各州的投票情況和人口流動所帶來的政策需求,將是主導選舉結果的核心因素。即使七州的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這些選舉人票密集的地區無疑將繼續影響美國的政治版圖,影響未來領導人所推動的政策方向,進而對全球政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 選民偏好並非一成不變,在七個戰場州中,密西根和賓夕法尼亞這些工業基礎州份,賀錦麗獲得較高支持度。(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結語

美國的領導人選舉不僅是國內的政治博弈,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而七個戰場州無疑成爲選舉成敗的決勝點。這些州份的選民構成、政策偏好與經濟結構反映出美國的多樣性,也顯示出選民需求的快速轉變。未來的選舉中,隨着人口流動、政策需求的變遷,以及各地政黨影響力的消長,戰場州的變化與選舉結果將深刻影響美國的政策發展方向,併爲全球帶來重大的政策效應。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