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快樂老太太 照顧者追夢篇】陳景寧:生命後期 會為自己選機構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認爲,爲自己選機構,是這一代人可能要提早預備的事情。本報資料照片

如何成爲快樂老太太?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她會工作到很老,因爲她能夠從工作中得到自信與快樂;其次,她會樂於嘗試陌生的事、交新的朋友;還有,她會爲自己生命最後階段選擇機構。

陳景寧說明,人生下半場有兩個重要的換屋,第一次是子女離巢後,必須換到大小適中、有電梯、有無障礙空間的屋子,在面臨無法避免的老化或生病時,仍能自主生活,降低依賴。

第二次換屋,就是爲自己選機構。只要儘可能維持健康,就可以延長住在社區的時間,但是總有一天,生命後期,會遇到需要人密集照顧的階段。

在大缺工的未來世界,一對一的照顧變得不可能,不僅子女作爲照顧者不可能,連居服員都人力匱乏,「做好心理準備,爲自己選機構,是我們這一代人可能都要提早預備的事情。」

家總服務老老照顧個案時很多類似的故事,主要照顧者是媽媽,次要照顧者是子女,十年的照顧歷程到最後階段、媽媽身心狀況也不好時,子女多半會討論:「要不要送爸爸到機構?」這時媽媽總是抗拒。媽媽的抗拒除了捨不得,有很大是不安全感,她想:「你們現在把我先生送去機構,以後我呢?」

老後的照顧是有時間軸的,會隨着老化程度而有不同的需求。陳景寧說,「我會入住機構,我自己選機構」這件事或許難以和年邁的父母溝通,但至少可以從五年級左右這一代中年子女開始有意識,安排好自己的居住環境,自己的機構自己選,別讓拉扯的心情蔓延到下一代。

數位版看這裡

女性解脫照顧束縛

A女卅歲未婚、和父母同住,在爸媽相繼生病後,她換了工作、搬出家裡,想要擺脫「理所當然照顧者」的角色,換取和手足公平分攤照顧責任的空間;B女五十歲時提離婚,因爲退休的公婆每天在家等待她侍奉煮三餐;C女在六十歲心甘情願爲所愛成爲照顧者,但她撐不下去,一度想要和先生一起走上絕路,還好後來撐過來了。不同世代的女性對於身爲照顧者有不同的迴應方式,過去卅年,有三成女性退出照顧現場,她們爲何這樣選擇?照顧工作又被誰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