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資產配置激辯:存錢or買房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近段時間,“2024年該存錢還是買房”的話題持續升溫,折射出居民對於資產配置的困惑。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瞭解到,在銀行存款掛牌利率呈現調降態勢、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市場整體仍處於結構性調整階段等因素的影響下,過去能夠實現穩定增值的兩大投資渠道——存款和房產,均受到一定影響。

中國金融40人論壇(CF40)研究指出,我國居民部門經歷了一場“從增值到保值”的配置行爲模式轉化。當居民認爲未來工資收入的不確定性增加時,爲了保證未來現金流入的穩定,居民部門的理性選擇就是降低財產性收入的不確定性,即減少對高風險資產的持有,增加對低風險的安全資產的持有。

一方面是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徵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是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配置行爲調整。展望未來,受訪人士表示,利率下行週期可能持續較長時間,權益等資產的波動可能更大,如何合理配置資產是投資者普遍思考的問題。

風險收益特徵改變

王麗(化名)告訴記者:“以前想着多攢錢,靠利息躺平,現在不太可能了。”

在某社交平臺上,類似“手握30萬元,2024年該抄底樓市還是存錢”的話題引起廣泛討論。評論區裡,有人“現身說法”,有人想從別人的故事和建議中找到答案。

就這一話題背後的原因,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羅榮華分析稱,過去二十多年來,存款和不動產(房屋)都是我國居民家庭資產組合中最重要的資產。同時,不動產帶來的住房抵押貸款也是不少家庭最主要的負債。存款的低風險和高流動性,以及不動產潛在的槓桿、高預期收益和低流動性,使得這兩類風險收益特徵迥異的資產受到了最多的關注。但在新形勢下,特別是人口趨勢逐漸開始逆轉的背景下,兩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徵也在變化,使得其對居民的吸引力也相應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在存款配置方面,羅榮華分析稱,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場波動更加劇烈,存款因其安全性成爲受追捧的對象。另一方面,存款利率的持續下降,導致居民在配置存款時預期收益下降。綜合來看,鑑於利率下行與經濟增長放緩有關,未來可能較長時期都位於利率下行週期內。因此,存款仍然是不少家庭資產配置的重要選項。

羅榮華建議,伴隨着未來進一步下調利率的預期,不少家庭也開始關注買房機會,尤其是那些有置換需求的家庭。這些家庭有不錯的財力,同時基於改善生活品質或子女上學等因素,在未來一兩年有買房的剛性需求。對這些家庭而言,利用這個機會買房,可能是不錯的配置時機。總體來看,由於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波動加劇,以及房地產市場政策和大趨勢的變化,存款和房產的風險收益特徵相應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疊加居民對新的經濟形勢下就業安全和償貸能力的憂慮,會從不同因素影響存錢和買房的優劣勢。

投資者偏好安全資產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不同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徵也有所改變,居民的資產配置預期也在調整。

羅榮華向記者分析稱:“除了存款和房產,還有非常多的資產可以進行配置。我國居民過去投資組合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配置太過集中,而通過恰當的分散化配置,不僅有助於獲取較爲可觀的預期收益,更有助於更充分的分散風險,提升居民和家庭應對風險的能力。”

前述CF40的研究指出,居民部門持有安全資產的意願顯著提高。2022年和2023年我國住戶部門存款共增加了34.5萬億元,顯著超過了過去十餘年的趨勢水平,幾乎等於2014年~2019年六年裡新增存款的總和(35.5萬億元)。除了銀行存款這類典型的安全資產,居民部門對保險類產品的偏好也明顯上升。2023年,我國壽險保費收入爲2.76萬億元,同比增速爲12.8%,是2018年以來的最高增速。與此同時,居民增持房地產等風險資產的意願在下降。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螞蟻集團研究院、螞蟻理財智庫聯合發佈的《2023年中國家庭財富變動趨勢——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系列報告》指出,2023年在房產價值縮水及股市走弱行情下,家庭對金融投資品的配置持續分化。相比股票期貨類及偏股型基金,偏債型基金配置增長較快;高金融資產家庭的抗風險性明顯高於其他中低金融資產家庭,股票類資產的配置意願相對較高,但與其他各資產家庭的差距在逐漸縮小;隨着房地產價值迴歸理性及存款利率的下調,家庭對貴金屬和商業保險類金融資產的配置一直處於高位。

在具體配置方面,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李一帆表示,由於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持有資金水平存在差異,相應對資產配置存在保值和增值的需求有所不同。對此,投資者應進一步樹立長期投資意識,儘可能避免“追漲殺跌”等非理性投資觀念,不斷提升財富規劃能力和風險感知能力。同時,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監管政策變化、金融市場運行以及自身實際需求等多種因素,合理穩妥地進行資產配置和產品選擇,通過適時適度多元化投資,不斷優化自身資產配置結構,實現風險與收益基本匹配。

羅榮華建議,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應結合自身的具體財務情況加以調整,可考慮在以下兩類投資組合間恰當地進行資金分配來構建投資組合。

第一類是基於不同風險偏好的資產組合。例如,對於保守型投資者,以存款、國債以及高評級債券和債券基金爲基礎,構建投資組合。而對於積極型投資者,則以高預期收益高波動的成長股,乃至另類資產等爲基礎來構建組合。需要強調的是,這裡應以資產風險爲基礎,來構建均衡的投資組合,以充分分散非系統性風險。

第二類是基於可投資資產的充分分散化的投資組合。對於可有效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高淨值和超高淨值投資者,可基於全球大類資產進行分散化配置;而對於不太能直接進行海外投資的普通投資者,則應基於國內大類資產以及跟蹤海外主流資產的ETF和QDII基金,來構建分散化的投資組合。

“總而言之,在經濟新常態下,利率下行週期可能持續較長時間,權益等資產的波動可能更大。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投資週期,以及對經濟形勢和資產表現的預期進行資產配置。”羅榮華說。

(編輯:曹馳 校對:顏京寧)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