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氣變和發展,“雙城+2024”探索中美人文交流新解法

9月24日,雙城+2024“探索中美關係多元視角”系列活動(下稱“雙城+2024”)閉幕式暨圓桌論壇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舉行。作爲“雙城+2024”系列活動的末站,來自美國的代表團成員和中國專家學者在圓桌論壇中就競爭背景下中美關係的管理與合作、氣候變化與環境治理、中美人工智能合作機遇與挑戰、俄烏衝突與中俄關系等議題進行了充分交流與互動。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在致辭中表示,中美兩國關係複雜且多元,增強國家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利於增進理解、維護地區安全。儘管中美關係正回到重新穩定的渠道,但這一過程脆弱且維持在較低水平。“雙城+”活動爲中美兩國的中青年學者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觀察思考、深入探索中美關係多元視角的平臺。

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美方主任魏亞當(Adam Wei)在閉幕辭中表示,競爭不是中美關係的全部,中美兩國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上有很多共同利益。活動的初衷是希望中美學者在相互尊重的氛圍中傾聽對方的聲音,通過溝通理解差異,探尋中美關係相處之道,並寄語各位專家學者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爲中美關係和全球治理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有分析認爲,氣候變化是中美兩國合作的重點領域。作爲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近年來兩國關係並不穩定。在此情況下,氣候變化成爲中美兩國重建信任的重要方式。9月6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總統國際氣候政策高級顧問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會面時表示,今年以來,雙方氣變團隊密切溝通,達成一系列務實合作成果。希望美方保持政策穩定性,切實尊重中方合理關切,避免保護主義和泛安全化,同中方共同努力,合力應對全球性挑戰。

參與本次活動的學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得以有機會與各領域專家自由接觸,並向企業和地方政府學習環境和發展倡議。“最重要的是,不同人之間的聯繫和廣泛的互動有助於實現自由討論和聯繫,考慮到各種障礙,這在之前很難實現。通過交流,我們能夠探索合作和理解的維度。我從同行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討論。”這名學員說道。

香港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志雄曾撰文指出,儘管過去幾十年來,中美兩國人民通過努力增進相互理解和對話,建立了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真誠的善意,但過去幾年,這種交流卻急劇減少。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合作與對外交流處處長朱菊華向澎湃新聞表示,當前中美關係仍然充滿着問題和挑戰,兩國人文交流和人員往來有助於雙方更全面地理解雙邊關係。“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平臺,讓中美學者在相互尊重的氛圍中傾聽對方的聲音,通過溝通理解差異,探尋中美關係相處之道,爲中美關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朱菊華說。

“雙城+‘探索中美關係多元視角’系列活動”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創辦於2023年,計劃每年舉辦一次。在首屆成功舉辦的基礎上,“雙城+2024”於今年9月舉辦,邀請約20位美國青年領袖和行業精英,赴上海、南京、武漢開展交流訪問。爲期7天的活動中,學員圍繞綠色發展、區域經濟發展以及新能源產業等新質生產力與各界開展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