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天空之城”的新賽道!適航認證加速“飛天”進程

發展低空經濟,既要製造出安全可靠的飛行器,也需要規劃出便捷合理的航路,同時更要有類似紅綠燈的空中交通指揮系統,在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有哪些短板亟待補齊呢?

9月14日8時30分,我國首架自主研製的載人飛艇在廣西桂林陽朔成功試飛,並即將交付客戶。

載人飛艇不僅可以用於空中游覽,還能用來應急救援、航空物探。從無人機到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再到載人飛艇,任何低空飛行器都要取得型號合格證、適航證和生產許可證,三證齊全才能進入商業運營。

作爲產業創新與技術融合的新產物,多家低空飛行器製造企業都在一邊造飛機,一邊申請“三證”。安徽合肥一家專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研發、製造的企業,眼下最要緊的工作,就是推進一款機型的初始適航認證進度,以儘快取得型號合格證。

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是近些年興起的低空經濟新賽道。這家企業研製的航空器,在結構設計、動力佈局等方面有許多創新,但由於缺乏參考標準和先例,這無形中增加了適航認證的難度。

適航審定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除了流程多、週期長之外,巨大的資金投入也是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賈思源:根據以往的這些飛行器,適航審定投入的經驗,平均計算每公斤是10萬元,我們現在適航審定的這架飛機起飛總重是740公斤,所以它的適航審定投入,基本上就在7000萬元以上。

眼下全國各地都在加快低空經濟產業佈局,如何讓飛機既能造出來,又能順利投入運營,是政府和企業共同面臨的課題。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戰略性新興產業處處長陳思認爲,目前國內要發展低空經濟的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資金鍊並不難,難的是飛機如何飛起來。

據瞭解,合肥市政府正在聯合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中航工業綜合技術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謀劃籌建面向通用航空的“適航技術服務中心”,爲低空飛行器製造企業提供綜合性適航認證服務,以支撐低空經濟快速發展。

建立與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相匹配的適航安全設施、標準、體系,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當下面向低空經濟發展的適航資源不足,是急需補齊的短板。中國航空學會適航分會委員、電動航空分會委員金鐳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屬於適航管理範疇的可能有兩三千家企業,4000多個型號,有適航審定需求的型號目前大約有七八百個。

眼下,爲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部門已經在積極採取措施,在傳統的適航管理體系和模式下,對通用航空和無人機實行基於風險的分級分類管理,放管結合以放爲主,並鼓勵將技術創新轉化爲標準要求。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