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顱磁刺激術 助新手媽甩憂鬱

生產後荷爾蒙快速變化,致使有些新手媽媽媽罹患產後憂鬱症。(AI示意圖)

迎來新生兒的喜悅時刻,也不能忽視新手媽媽的健康和心理需求,身心科醫師提醒,若察覺身邊新手媽媽有產後情緒低落問題,應鼓勵或偕同尋求身心科專業醫療協助。透過紅外光腦功能(NIRS)輔助診斷,加上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有助於新手媽媽走出產後憂鬱困境。

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表示,產後憂鬱是一個通稱,依嚴重程度可分成3種:產後低落(baby blue)、產後憂鬱(postpartum depression)以及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研究顯示,產後產生精神病可能是潛在的躁鬱症憂鬱期患者。

周伯翰說明,約有50%的媽媽生產完後3到5天內會哭泣、哀傷、情緒敏感,這些症狀主因是生產後荷爾蒙快速變化、懷孕壓力得到釋放,或開始體認媽媽的責任感與壓力而引起,通常在產後1周內出現,多半會在2周內逐漸好轉,這屬於產後低落。患者雖然會焦慮、腦中混亂、失眠,但遇到開心的事情還是會有高興的反應。

然而,有將近15%的媽媽會持續憂鬱2周以上,可能進展爲「產後憂鬱症」,通常出現在產後3個月內,若無治療可能持續半年甚至數年之久。患者會食慾不振、失眠、易哭泣、自殘意念、提不起勁,甚至有傷害小孩想法,覺得自己無法勝任母親角色而有罪惡感。

另還有0.1%的媽媽會出現更嚴重的「產後精神病」,除了產後憂鬱症狀外,還會出現多疑、情緒焦躁、思考混亂、聽幻覺、妄想,例如認爲寶寶有缺陷、寶寶不是親生的、自己沒有結婚等,通常出現在產後2到8周內。

門診中有一位容易緊張焦慮的新手媽媽出現嚴重的產後憂鬱,不僅懷疑孩子身體有缺陷,甚至懷疑不是親生的,想要把孩子送養。當時她居住在美國,求助精神科醫師使用抗精神病物但效果不佳,回臺接受近紅外光腦功能評估,診斷爲躁鬱症患者,並接受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搭配哺乳安全的藥物,1個月後患者的現實感、情緒與精神症狀逐漸恢復,找回和寶寶的正常相處。

周伯翰說,躁鬱症憂鬱期的藥物治療和憂鬱症不同,而紅外光腦功能可用來鑑別憂鬱症與躁鬱症,利用正確的診斷,配合藥物與rTMS治療效果更顯著。rTMS的好處是非侵入性且不需要麻醉,對於記憶力影響較輕,可爲擔心藥物副作用或是難治憂鬱症患者,提供另一項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