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跨國企業來臺投資利多與挑戰

人工智慧前景看俏,世界重要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莫不各顯神通,緊緊抓着臺積電先進製程產能不放,藉合作地利之便,幾家重量級企業先後宣佈在臺建立或擴大其研發中心,希望建立AI研發製造完整供應鏈。

輝達宣佈在臺建立AI超級運算中心,繼其高雄現有規劃後,考慮在臺設立總部,並於五年內招聘千名工程師。

微軟在臺建立雲端數據中心,擴大工程團隊,發展人工智慧研發,並規劃於2024年底前爲超過20萬人提供數位技能培訓。

谷歌將於彰化建設第三座數據中心,成爲谷歌在亞太地區最大研發和數據中心,進一步擴大該公司「智慧臺灣」計劃。

英飛凌規劃在臺設立先進汽車及無線通訊研發中心,開發下一代汽車藍牙通訊技術。

這些投資計劃凸顯臺灣做爲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增長,已有效吸引大型跨國企業運用臺灣產業戰略優勢。我們爲此表達熱烈歡迎。

然而外國重要科技公司來臺投資,對於臺灣經濟發展具有益處,但亦有隱憂與挑戰。主要益處有三:

一、大型企業直接投資將帶動臺灣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和提升工資水平。跨國大型企業帶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將有效提升本地企業創新和競爭力。

二、跨國科技企業與在地大學及研究機構合作,可提升本地技術人才質量,臺灣員工在跨國企業工作經驗亦可提升其專業技能和國際視野。

三、吸引跨國大型科技企業參與本地產業鏈,有助於臺灣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推動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

但外商來臺設立AI研發或數據中心,也爲臺灣帶來挑戰與隱憂:

一、高耗能AI研發與大型數據中心將增加電力需求,可能對現有能源供應構成壓力。大型數據中心和工業設施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需要加強環保措施和有效監管。

二、跨國企業進入可能對本地企業形成競爭壓力,特別是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

三、隨着更多跨國企業在臺設立數據中心,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將成爲重要議題,亟需加強相關法規和技術防護。

科技演進快速,競爭愈發劇烈,臺灣無法再以一己單薄之力閉門造車,必須與全球重要科技企業偕手合作,方能於未來國際舞臺,繼續扮演關鍵角色。對於這波不世出機遇,政府應積極掌握,主動提出迎賓方案,期待這些國際合作可以加大力度,爲臺灣創造美好願景與龐大商機。

迎接跨國企業來臺設立研發中心和資料中心,以下三項將是重點:

一、強化基礎建設:確保穩定且充足電力供應至關重要,黃仁勳與童子賢均曾對此公開表達憂慮。臺灣需要加強供電來源多元化及電網穩定性,以滿足高能耗AI研發中心與數據中心需求,並提升網絡頻寬和穩定性,確保高速且可靠網絡連接,以支持大規模數據處理和傳輸。

二、人力資源培育:除培育在地技術人才,加強高等教育和職業培訓,蘊育更多具備AI、數據科學、雲端計算等領域技能人力,更應積極引進國際專業人才,儘速制定吸引外國專業人才政策,如簽證便利化和稅負優惠。

三、稅務優惠獎勵政策:比照美國、日本和中國,行政院應積極考慮推出特殊投資獎勵方案,提供具國際比較誘因之稅負減免、研發補助,或其他投資激勵措施。此外應調整相關法規,保障外國投資者權益,創造有利經商環境。

迎接國際企業來臺設立研發中心,需要在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好準備。同時平衡外國投資帶來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與潛在資源消耗、環境影響和競爭壓力。通過有效政策和措施,臺灣方能最大限度發揮外國投資的積極作用,推動未來經濟和產業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