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案找不到都更法源 「反對派」都委:會前就有委員提出疑慮

臺北市前市長、民衆黨主席柯文哲應涉嫌圖利遭羈押,而京華城當年在都委會審議過程也引發各界好奇,曾參與都委會委員、被歸類在「反對派」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價巨也提到,華城是研議案到最後才討論,很多委員在會前也覺得不合理。記者洪子凱/攝影

臺北市前市長、民衆黨主席柯文哲應涉嫌圖利遭羈押,而京華城當年在都委會審議過程也引發各界好奇,曾參與都委會委員、被歸類在「反對派」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價巨今出席,議員林延鳳舉辦的「極端高溫的準備因應與調適」座談會提到,當天案子非常多,京華城是研議案到最後才討論,很多委員在會前也覺得不合理,但還是尊重主席排的議程。

王價巨表示,都委會的委員從中央到地方都市計劃相關法令,都市更新條例或是各種獎勵規範,必須相當清楚,但討論任何議題,最重要就是先看有沒有先法令規範,最多可以給到多少,若沒有法令規範,就是看通則,整個臺北市能否一起做,會不會造成傷害,因此不管怎樣任何案子都要回到通則來談,纔是正確的。

回顧當時都委會對於京華城審議過程,王價巨說,當天其實案子很多,有4個審議案,而京華城則是擺在最後的研議案,真的把審議案審完已經很晚,有很多委員先行離開,委員也沒辦法每位都發言,當時有和都委會主席彭振聲反應,但因爲議程已排了,所以大家還是依照主席的主持會議的方式開會。

王價巨表示,因爲該案開會時間距現在有點久,討論多久已沒有印象,但在會前委員就有相互討論,市府和京華城勝訴,爲何還要幫京華城找解套方案,他認爲,市政府已勝訴,應該回到勝訴的基礎做行政準備,才值得研議。

至於彭振聲是否有受到外界壓力壓迫,王價巨說,只針對就整個會議的立場討論,到底有沒有一些力量,不是委員能感覺到,但都委會基本上是共識決,沒有什麼過激反應或抗爭,就由主席聽完各方意見裁定,當然每個主席風格不同,有些人較爲強勢,做法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