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導財評丨國債借入讓央行“工具箱”更多元
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7月1日午間,央行發佈公告稱,爲維護債券市場穩健運行,在對當前市場形勢審慎觀察、評估基礎上,決定於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
此舉標誌着央行正式將國債納入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箱,央行的“工具箱”構成進一步多元化。通過開展國債借入操作,央行能夠利用更多的工具和資產來調節市場流動性,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多樣性。
這一操作,或與近期國債收益率的變化有關。最近,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降至2.5%以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跌破2.3%,引起市場普遍關注。
因此,金融管理部門通過實際操作影響二級市場債券供需平衡,將對市場預期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帶動國債收益率上升。比如,央行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後,可以將這些國債在二級市場上出售,進而壓低相關國債市場價格,推升收益率。
央行開展國債借入操作,其意義不言而喻:可增加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其可以在需要時更方便、更靈活地使用國債進行短期資金調節;可穩定市場利率,避免市場利率過度波動;可促進國債市場的流動性,提高市場參與者的積極性;可爲未來發行國債積累經驗。
實際上,近段時間,央行一直在密切關注中長期國債收益率偏低的情況,並且在多個場合連續提示潛在的市場風險。比如,在6月19日的陸家嘴論壇上,央行行長潘功勝曾明確表示,要關注一些非銀主體大量持有中長期債券的期限錯配和利率風險。
當前,我國國債市場規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動性明顯提高,這爲央行在二級市場開展國債現券買賣操作提供了可能。潘功勝表示,央行正在與財政部加強溝通,共同研究推動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但是,把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寬鬆,而是將其定位於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和流動性管理工具,既有買也有賣,與其他工具綜合搭配,共同營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此次央行決定開展國債借入操作,將會對市場預期產生一定影響,短期來看,債市或進入箱體震盪格局。隨着央行開展國債借入操作,先借入後賣出國債,將對國債市場產生直接影響,市場上的國債供應量將增加,有利於抑制國債利率的進一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