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今週刊》青年居住大調查
文/今週刊整理25-40歲青年高達五成跟父母同住,自有住宅率不到三成根據《今週刊》的「青年居住大調查」顯示,全臺25歲至40歲的青年族羣,有高達50%的人與父母同住,二四.四%的人租屋而居。臺灣自有住宅率雖高達八成五,但數據是以「每戶」爲單位,如果年輕人與父母同住就不會被納入「無殼蝸牛族」行列,事實上青年自有住宅率不到三成。推動社會住宅這落實居住正義的第一步,就像臺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所說:「一天都不能等!」青年自有住宅率不到三成,44%想申請社會宅
本刊委託波士特網路調查發現,受訪青年有近44%想要申請社會住宅,其中,租屋者逾55%有申請意願,臺北市和新北市的受訪者,有意申請者亦高達52%。對於許多月薪22K的年輕人來說,租金便宜是選擇社會住宅的首要考量,其次是交通方便、生活機能完備。
其中,87.4%的受訪者表示能接受的租金水準是一萬元以下,其中更有54.6%希望租金水準在7,000元以內。從交叉分析來看,大多數夢想擁有自己房子的人認爲社會住宅的租期是3至6年,其次是3年以下。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分析,調查結果符合社會住宅的基本定位,「是一種社會福利,是年輕人在準備買房過程中一個短期的過渡階段。」
社會住宅和你想的不一樣!
大多數人總覺得社會住宅有着「看得到、吃不到」、「偏僻而髒亂」之類的刻板印象。事實上,社會住宅有許多型態,包含公營住宅、都更分回戶、出租國宅,以及中繼住宅等;而像是大龍峒公營住宅這個臺灣最大的獨棟社會住宅,不但離捷運站近、管理良好且門禁森嚴,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社會住宅造成居住品質下滑」的迷思。
根據內政部在2011年3月底進行的調查,全臺社會住宅的需求量達33萬戶,其中大臺北地區就有8萬3000多戶,佔了四分之一。然而,全臺現有的社會住宅僅7,341戶,以全臺近八百四十萬戶計算,比例僅0.08%;即使未來全臺興建十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達陣,比例也僅1.2%,比起歐美20至30%、香港逾30的水平差很遠。(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955期,謝謝!)本期相關圖表》社會住宅關鍵QA:鄰居篇/投資篇/住戶篇你可能感興趣》房地產漲價歸公變「漲價歸私」全民一年消失2900億稅收 地上權年限加長、稅負減輕、貸款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