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路博邁:全球化開倒車民粹封鎖國境 市場風險升溫

Erik Knutzen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柏林圍牆倒塌、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全球化向前躍進的三大關鍵時刻。二戰結束後建立的國際組織爲全球化揭開序幕,柏林圍牆倒塌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則讓這些國際組織進一步擁抱全世界。

然而,全球化在2007年-2009年迎來第一次的重大挫敗:全球金融危機。這場危機一方面凸顯全球金融與實體市場的複雜度與相連程度,同時暴露出其中的脆弱之處,進而導致許多國家的保護主義擡頭。

第二次的全球化危機:2016年的英國脫歐與美國大選導致歐洲內部以及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出現裂痕,對全球化帶來第二記重擊,並使得抗議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公的民粹勢力開始反撲。

第三次全球化危機: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凸顯原本遍佈全球、效率極高的即時供應鏈管理系統有多麼弱。

第四次全球化危機:2022年烏俄戰爭。雖然目前戰爭會對全球化帶來何種衝擊?結果尚未明朗,但是初步跡象顯示即便我們已生活在高科技的後現代時代,地理位置仍扮演關鍵角色,且部分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食物與能源,其產地集中度與面臨的風險可能都超出我們的預期。此外,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全球將分裂成類似冷戰時期的貿易集團。事實上,眼前美中關係緊繃正是因爲兩國都想在半導體、數位資料、與科技基礎設施搶佔戰略優勢地位所致。

Erik Knutzen表示,回顧過去,全球化降低勞力與商品生產成本,抑制通膨與利率水準,令資本市場分得更多經濟成長的利益,並使得金融資產的風險溢酬下降。以最簡單的評價指標來看,在柏林圍牆倒塌前的35年,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預估盈餘本益比平均值不到15倍,但自從柏林圍牆倒塌後,本益比平均值攀升至20倍以上。

如今,去全球化似乎讓一切開始開倒車。因此,未來若要實現長期的報酬目標,投資人就得承擔更高的風險,且靠債券分散股票投資部位將變得更不可靠。我們認爲未來必須採取更加主動的投資方式,更靈活地分散配置各個區域、投資風格、高流動性/低流動性市場、以及各種金融與實體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