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起傷寒羣聚!母女+外籍看護3人中標...感染源還不明

疾管署疫情週報。(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佈今年首起傷寒家庭羣聚案件個案爲北部母女檔與同住印尼籍看護,3人近期沒有出國史,但也還沒有找到可疑的食物飲水等感染源,衛生單位將進行菌株比對,持續調查當中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這起羣聚共3人確診,爲北部30餘歲女性與其幼齡女兒及同住的30餘歲女性印尼籍看護;母女檔在6月23日至7月6日之間發病,並分別於7月2日及9日確診感染傷寒桿菌;另印尼籍看護雖無症狀,但經接觸者採檢後,於7月10日確診。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傷寒爲腸胃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主要的傳染途徑生食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咳嗽等。個案中母女二人最初症狀爲發燒、肌肉痠痛,一度被懷疑爲流感登革熱,直到後來出現腹瀉才懷疑腸胃道感染,經檢驗確認爲傷寒。

防疫人員調查該名印尼籍看護除近期無出國史,其住家附近雖有其他外籍看護,但無聚集或同食情形;另調查三人在可傳染期間的食物、飲水並沒有可疑感染源,衛生單位將持續追蹤3名個案及其同住家人健康狀況,並進行菌株比對以釐清感染源。

林詠青提醒,傷寒症狀變化大,從輕微發燒到高燒表現都有可能,大部份則會出現倦怠、腹痛、腹瀉、便秘,如果有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降至1%以下,但沒有治療時死亡率可達10%~20%。

防範傷寒,建議食物充分煮熟、不吃生食、飲用水煮沸或使用瓶裝礦泉水,此外,落實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一定要以肥皂或洗手劑澈底洗手。

也建議若計劃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的小型都市村落民衆(如探親志工活動揹包客等),出國前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評估接種傷寒疫苗

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2019)年截至7月15日傷寒確定病例共14例,其中4例爲本土個案,10例爲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國家分別爲印尼4例,柬埔寨2例,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各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