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水泥徵碳費 業者聲聲喚…公會籲與國內同步實施

碳費2024年開徵,臺灣區水泥工業同業公會昨(22)日表示,政府對高佔比的進口水泥未同步徵收碳費,對本土業者相當不公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碳費2025年開徵,臺灣區水泥工業同業公會昨(22)日表示,政府對高佔比的進口水泥未同步徵收碳費,對本土業者相當不公平,呼籲國內碳費、進口產品碳費應同步上路,「政府再不作爲,將讓國產水泥業面臨生死存亡困境」。

工商團體日前邀請環境部長薛富盛演說,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臺泥(1101)董事長張安平、亞泥總經理李坤炎在會後向薛富盛反映,政府若僅對國內產業課徵碳費,進口商品卻豁免,不僅有「碳泄漏」問題也將傷害本土產業競爭力。

水泥公會昨日指出,進口水泥及熟料佔國內消耗比重已由2018年的19.4%上升至2022年的25.2%,主因即是進口水泥低價傾銷至臺灣。

根據臺綜院統計,進口水泥每噸約比本土水泥便宜600元,碳費上路後,概估本土水泥業每噸恐將被課300元,若進口水泥未同步課碳費,將造成本土水泥與進口水泥價差達900元,比重達三成以上。因此,水泥公會代表業者向政府喊不公,也喊救命。

水泥公會強調,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1條規定,爲避免碳泄漏,可對事業進口產品徵收碳費,建請環境部立即依法公告,進口水泥、熟料爲應繳納碳費之產品,並完備相關收費辦法,讓徵收碳費與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俗稱碳關稅)同時實施,絕對不能造成國內業者先徵而進口業者後徵等不公平情事。

水泥公會強調,對於所開徵進口產品,若無法提出第三方查驗之碳排放證明,也應依國際通用認定之熟料或水泥碳排強度,再依照國內收費機制進行徵收。若未對進口水泥及其熟料徵收碳費,將使國家淨零目標產生破口,大量碳足跡較高的國外水泥進口造成碳泄漏問題更嚴重。

水泥公會表示,本土水泥業呼應國家長期淨零目標進行低碳投資,2030年前將投入逾194億元減碳預算,增加的成本讓本土水泥與進口水泥存在着價差。

此外,國內水泥業是臺灣循環經濟發展推動不可或缺的要角,2022年已協助去化各項廢棄物及資源化產品約220萬噸,處理量佔全臺事業廢棄物總量之10%,未來預計處理量將提升至550萬噸,有效減輕國內環境負擔。如由國外水泥及熟料大量進口,將實質衝擊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增加國內環境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