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大廠,很難了

昨天,一個在大廠工作的老友給我發來消息,說他們最近有一個不錯的崗位機會問我是否考慮?

看完他發來的介紹和職級薪資,確實很難讓人不心動,說實話是挺香的。

但我沒有猶豫,還是婉拒了。

原因很簡單,現在的我更想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而且是以自由爲前提的。

長期關注我的老讀者知道,到今年就是我從大廠裸辭成爲自由職業者的第五年了,從北京回到長沙,我過上了相對自由的生活。

之前還有讀者擔心,這麼一來是不是意味着你就離開了一線?

當然,他們指的並不是一線城市,而是工作一線。

起初我是有顧慮的,但後面的一系列嘗試和選擇,讓我對此沒有任何擔心。從某種角度說,我現在身處一線的質量可能比很多上班的人更高。

所謂的一線,並不是坐在辦公室裡工作,而是去解決產品和業務中的問題並創造價值。

至於在哪裡解決,通過什麼方式解決,其實這都是其次的。

我不僅在幫一些企業做產品顧問,還附帶給一些同學解決他們的真實產品難題,這些都確保了我的實踐密度和實踐質量。

其實你們每天在這看我的文章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實際工作量比這要大多了。

對我來說,寫一篇兩千字的文章最多也就一個小時的事,大多數情況下半小時左右就完成了。

因此,我有大量的時間來幹別的事。

比如,去幫助企業解決產品問題、設計方案、推動團隊進步。再比如,幫助一批產品經理提升綜合能力,讓他們獲得更好的職業表現。

還有,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拓展一些愛好,去遠方走走看看。

在我看來,這些就是我真正喜歡的事,而且是以自由爲前提的。

或許對我來說,再進大廠,很難了!

今年我就 36 歲了,理論上也歸類到了互聯網大齡人羣,我同齡人裡面發展比較好的,絕大多數已經成長到了公司的中高層。

大廠、中廠、創業公司都有,而且過去幾年也不乏給我發來邀請的朋友。

但是,我也基本都婉拒了。

寫作這麼多年,陸續影響了一批人,也幫助了一批人,我比較享受授人以漁的過程。

比如,自從去年底開設線下產品訓練營以來,就陸續深度幫助了一批產品經理成長。

有的是獲得一套體系化的產品方法,有的是提升產品思維和產品認知,有的是增進工作能力,還有是通過我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就拿最近來說,幾乎每天我都在幫一些產品經理進行簡歷優化和求職輔導,匹配度高的還會進行深度內推。

也因此有人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機會,獲得更高實踐質量的同時,職級和薪資漲幅也比較可觀。

我想過,如果未來幾年我能繼續幫助更多產品經理獲得職業上的發展和進步,幫他們進大廠,幫他們創業,幫他們變得更好。

那麼,這件事本身的意義就大於我自己去大廠上班。

如果這件事還能繼續幹 5 年,每年幫助 100 位產品經理,深度賦能其中的 20 人。

那麼,5 年助力 500 位產品經理變得更好,讓 100 人成爲公司和行業的高級人才,然後把我的資源開放給他們,這件事的意義就更大了。

如果你最近正籌備跳槽找工作,或許能感受到求職市場的一些變化和動向。

智聯的數據顯示,春節後第一週活躍企業數同比增長 45%,簡歷投遞量同比增長 23%。而互聯網人常用的 BOSS 直聘更是在 2 月底登頂了 AppStore 榜首。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企業招聘需求開始復甦,找工作的人也逐漸多了。

但是,現在的求職難度肯定是比三年前更高的,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感覺今年找工作更難的原因。

這種高,主要體現在企業經營策略的變化上,從過去的要增長變成了現在的要效益。

精緻化招聘,已經成了很多企業的首選。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簡歷中沒啥亮點,投遞出去沒有反饋,此時就該注意了,這或許就是下坡路的開始。

一定要從當下去看問題,然後用接下來的時間和行動去解決問題。

現在找工作難不要緊,要緊的是一年後兩年後找工作更難。

對於大多數職場人來說,保持學習、擁抱變化、持續行動,把提升自己當成性價比最高的選擇,這纔是最重要的事。

我是不想進大廠了,也很難進大廠了,但是我願意幫助更多的產品經理進大廠,並且持續賦能你們成長。

當然,我並不做慈善,所以不要指望着不勞而獲。

就像現在,每天要我改簡歷和做求職輔導以及內推的人已經很多了,但我現在只優先服務那些參加過線下產品訓練營的同學。

邏輯很簡單,互惠原則。

就像給我拋來橄欖枝的老友,如果我接了這個機會,他能獲得一筆不錯的內推獎金,還能給部門增添一名好手。

這,也是互惠原則。

互惠,是這個社會上最有利的通行證。

················· 唐韌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