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生態今非昔比…懷念嚴師出高徒的年代

幾年前,國際組織選出全世界擁有最好教育制度的兩個國家:芬蘭與南韓。他們發現,這兩個國家共同點竟然是:社會關心教育的氛圍、願意在教育上投資,以及尊敬教師行業!相對於臺灣自教改以來,教師地位與職業保障的逐年下滑,許多優秀年輕人不願再投入,爲臺灣人才培育埋下隱憂。

近來有小學老師談起,時下學生與家長喜歡外型亮麗的年輕老師,對於學生也必須講究「愛的教育」、好言相待。現在的學生常直呼老師的名字,如「某某老師」,而不再以姓氏尊稱。如果一位老師沒有被學生直呼名字,反而表示不受學生歡迎!對於家長教師更是「畢恭畢敬」,要在班上的社交羣組中平易近人,噓寒問暖。遇有家長不理解的地方,也要隨時溝通與解釋,不然家長會將孩子轉到另外的學校!

相對的,半個世紀前的教師就顯得威風凜凜。在那個時代,如果在學校裡被教師責罰,回家不敢跟父母告狀,因爲大多家長不但不會護短,反而會質問孩子的不是,甚至還會加打一頓!那時候的親師關係也極爲信任,很少有家長敢跑到學校與老師理論!教師的專業備受社會推崇,不容受挑戰。

考上師範體系的未來教師,不乏成績優異但家境清貧者,衝着公費與職業保障等相對優渥條件而來。在當年看似極其保守與管教森嚴的集體住校環境中,師範生學習各種教師專業知識與訓練,從國字發音,到黑板板書書寫,從樂器彈奏,到領着學生帶動跳等十八般武藝,樣樣要學。尤其是國小師範生更是師範體系中基本功最紮實的一環!每個師範學生幾乎都卯足勁在爲日後的教師生涯而準備。他們更是進可攻、退可守:在職場上扮演「良師興國」的角色,在家裡更是懂得循循善誘、能夠教養子女的好家長。

只是這套相當有特色與成效的師範制度,在卅年前的教改聲浪中,變成備受各方批評與檢討的對象。當時,在美國師資培育任教的友人就曾提醒,老美這套師資培育多元化制度不值得臺灣全盤移植,反而是當年的師範教育體制更符合臺灣需要,可以繼續培養受人尊敬的好老師。朋友的話言猶在耳,但時隔卅年後,臺灣的教師無論從職前培訓,到在職後的工作環境與職業聲望,甚至退休年金改革,已經完全改變了教師生態。連教師節也不再有人慶祝了!

雖然教師已今非昔比,但仍想對老師們說一聲:我們是一羣有幸可以扮演影響他人生命的貴人行業,教師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