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黑痣如「滿天星」!洗澡搓不掉 50多歲男確診皮膚癌

惡性黑色素瘤5大辨別守則。(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一名50多歲男子,日前發現雙腳出現黑色斑點,猶如滿天星洗澡時怎麼搓也搓不掉,就醫檢查才知道是黑色素瘤作祟。醫師表示,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細胞發展而成的癌症,若身上有痣,可從5部分觀察,若出現不對稱、直徑大於5公分現象,就要儘快就醫治療。

臺大醫院皮膚主治醫師廖怡華表示,黑色素瘤爲皮膚癌死亡人數之冠,除了黑色素細胞本身基因突變機率高、惡性度高且轉移力強,導致治療困難外,臺灣患者疾病意識不足延誤就診也是主因

廖怡華提到,臺大醫院2010年至2016年間,共收治103例惡性黑色素瘤患者,許多都是在肢端腳趾,平時不易察覺,等到腫瘤變大變後,甚至潰爛纔來就診,通常都已經是第3期,若爲最難治的3C期,5年存活率不到7成,且複發率極高,有6成患者在1年內會出現腦轉移,使得存活率大幅下降。

▲醫師提醒黑色素瘤ABCDE症狀要點。(圖/記者嚴雲岑)

「黑色素瘤可怕的地方在於,它轉移速度太快了。」廖怡華提到,臺灣有近4成患者初診時,都已經是3、4期癌,第三期5年存活率約爲63%、第四期僅20%。腫瘤太厚或侵犯淋巴結,也會增加復發機率,5年內復發風險大於5成,且大部分病患會在2至3年內復發。

爲了提高民衆對黑色素瘤認知,廖怡華給出5點「痣」辨方法,包括不對稱、邊緣不光滑、顏色不均、直徑大於0.5公分、外觀變大或變化等。她提醒,臺灣黑色素瘤幾乎都長在腳底大拇指,懷疑與壓力有關,呼籲民衆發現異常儘快就醫。

林口長庚腫瘤科主任張文震也提醒,黑色素瘤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過去三、四期患者都是以介白素干擾素爲主,但效果不佳,副作用也較強,今年食藥署通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用於治療上,能降低3至4成的複發率或死亡率,提供術後輔助治療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