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很多年前,關於黃金的故事

其實這個問題我講過的,前幾天剛講,就是關於能不能依賴別人喊單,依賴別人對市場的預測來做投資。

當然是不能的。

但是我講得太理論了,沒有案例。這個滿級讀者想讓我講個例子,真實發生過的。

我講一個比較老的案例,不是說沒有近期的案例可講,而是說這種東西要提到對方名字的。

站在你們的角度看,我只是回答讀者的問題,舉個例子而已。

但這是互聯網,我一個例子講出來,也許人家公司就招不到客戶了,人家分析師是要向我發律師函的。

所以我舉一個很老的例子,當事人已經徹底退出市場了,這樣避免砸了人家的場子,也不招惹法律糾紛。

這個人叫張衛星。

他這個人破產過好幾次,起初就是那種什麼也沒研究過,野路子瞎打,後來學了點華爾街的對衝策略。

然後覺得天晴了雨停了,自己又行了。

帶着客人們投資。

這個其實很正常,在起步階段,你用別人的資金去做,要比你單純用自己的資金去做,快得多。

因爲那時候你本錢少嘛。

但往往用別人資金做投資的,他會怎麼樣?他會更大膽。

這個你們應該很容易理解。

你是賣了父母房子去創業謹慎呢?還是燒天使投資人的錢去創業謹慎呢?

肯定是前者。

但爲了早期迅速提升本金,很多投資人採用的模式都是後者。

就是用客人的錢去投資,有些人到最後,也沒學出來,那就跑路吧;有些人到後來,虧了很多客人的錢,自己摸索出來了,他就不肯再替別人操盤了。

你懂的,人性如此。

他用你的資金,一定是希望你替他承擔風險,等真的沒有風險了,他一定是希望用自己的資金去摘桃子。

曾國藩讓湘軍圍着南京城,最後讓誰去摘桃子?讓自己弟弟曾國荃。

常凱申回回讓那些雜牌軍去啃骨頭,讓黃埔系的去摘桃子。

都是一回事。

因爲賺錢這件事實際上是有資金池容量問題的。

很多散戶因爲自己本金太小,可能一共就幾十個,幾百個,他一輩子也體會不到什麼叫某個具體的項目有限,容納不了你的資金。

但是像張衛星這種,他一旦集合了很多別人的錢,他可以動用的資金量就很大了。

可是南京城就這麼大,曾國荃五萬人拿下來,就是五萬人分,湘軍五十萬人拿下來,就只能五十萬人分。

你說誰分誰不分呢?

所以說人性如此,曾國藩這種半個聖人,也只能讓弟弟摘桃子,讓自有的資金去摘桃子。

這就是你找別人幫你打理資金,繞不開的人性問題。

那麼我今天要講的,張衛星的最後一次出場,問題倒不在上面這些。

這些都是他早期的問題,早期與其說他坑過很多投資人,倒不如說他自己也破產過好幾回。

就像羅永浩早期創業,基本上都是破產,那些年代投老羅的,結局可想而知。

那麼到了最後一次,張衛星實際上已經變得相當謹慎。

他在最後一個階段,零幾年那陣子,帶着客人做黃金,他是隻做多,而且平均槓桿也不高,只有幾倍。

這種在保證金交易的世界裡,是很少見的。

你又不是各國央行。

人家各國央行增持黃金,是一種戰略儲備行爲,人家沒有所謂的年化增長率的壓力。

你畢竟是炒家,你帶着一羣散戶去炒,風格像各國央行似的保守,這就會有很多現實問題。

你比如這些跟你的散戶們,他們自己的實際處境。

一般來講,去炒黃金的散戶,他們的自有資金在十幾個,幾十個這個量級,幾百個的都罕見。

中國人,有幾百個,他就買房去了,要知道我講的是零幾的事情,那年代幾十個也能買房的。

所以可想而知,他的客戶們的訴求,是以小博大。

就是那幾十個,在十幾年前,也不是人家終身用不着的錢,人家可能就是想要以小博大,賺點錢,回頭買房一步到位,公寓變別墅。

那麼這些客戶的壓力,是不是會轉嫁給他?

你注意,這個時期的張衛星,他都破產好幾回了,他的客戶不懂投資,他不可能還不懂。

他經過多次破產的教訓,已經變得保守,問題是,客戶的實際情況,不允許他保守。

那麼如果他一定要堅持把槓桿壓縮在幾倍這個範疇內,他唯一能做的是什麼?

就是重倉嘛。

你仔細想想就明白了,高槓杆,你可以輕倉,低槓桿,你還輕倉,那你賺個毛線?

他的客人肯定不滿意,爲了滿意,又不願意加槓桿,那就只能重倉。

好,我們回頭看他的交易模式。

他的模式就是低槓桿,做多,按理說,沒啥風險。

黃金歷史上有沒有過回調記錄?當然有。

站在張衛星當年的那個時間節點上,他起碼知道2次,80年~82年跌了58%,83~85年跌了41%。

但是距離他炒黃金,這些歷史事件都已經過去20年以上了。

他想當然的覺得,不會再有這麼大的調整幅度了,而且你觀察歷史,每次調整都是幾年,給了充分的響應時間。

結果不湊巧,他遇到了08年,短短几個月裡面下跌了30%,他和他的客戶,集體爆倉。

這就是他的黯然收場。

從此退出內地,遠遁香港,再也不帶客。

故而我們今天可以分析這個歷史上的失敗案例,因爲人家早就不幹了。

我們回顧一下,他做的這件事本身,風險很小。

因爲他只做多,又低槓桿,按理說只要沒有抄到頂,都不至於爆倉。

實際上至於。

這裡面最核心的問題就在於那些跟他做的散戶們的實際情況,這些人是扛不起的。

你說你身家有十個小目標,你掏100個丟在黃金市場裡,哪怕抄到頂了,有沒有問題?

沒有。

就死扛嘛,你扛十年總能扛回來。

這100個對你而言,就像幾十年前,鄭淵潔買的那十套房,只是用來存讀者來信。

這十套房對鄭淵潔這種收入的人來說,到底是20年後變成學區房還是變成廢倉庫,根本不重要。

問題是,一個打工的,他全家的積蓄一共就100個W,他怎麼扛十年?

這十年裡只怕他頭髮都熬白了,人家買套房套住了,至少自己還能住,他呢?

他手裡有什麼?一張多單?是能吃還是能喝還是能哄老婆?

實際上,這不是運氣好不好的問題,張衛星就算躲過了08年,按照他的做法,12~15年那次39%的跌幅,他一樣躲不過去。

這就是爲什麼我要給你們講系統,你站在系統的角度,他無非哪年死,躲過08年,也會死在15年。

我們有些老讀者,2021年之前的老讀者,應該記得,關於房地產這個話題。

我當年提到朱嘯虎的時候,就是投小黃車戴威那個,我說投資的第一要義是什麼?

是退出,買之前先想如何賣。

當時有多少人反對?太多了。

你們跟我說,房地產只做多沒有風險。

我說房地產看似槓桿不高,但也有風險,尤其是那些帶着別人炒房的,風險尤大。

當年的留言像炸了鍋,好像我踩了多少人的尾巴,多少人來反駁我。

現在都不吭聲了。

一個話題,我第一次講,你第一次聽到,就能聽懂,這是你的見識。

張良讚歎沛公是天才,因爲自己第一次跟他講,他第一次聽到,就能聽懂。

我給你講了十遍,你最後看到了結果才懂,是沒用的。

下次,你還是不會懂。

因爲你並沒有真的理解過系統。

俗稱你的認知沒有提升,你腦子裡還是你自己固有的那套東西,你只是被結果打敗了,你沒有升級自己腦子裡最底層的操作系統。

投資房地產,看着也有槓桿,比如幾成首付,其實風險特別低,尤其在做保證金交易的人的眼裡。

這幾乎就像開汽車與開飛機的區別。

問題是,別說開汽車,哪怕開個拖拉機,它也不是無風險的。

真正的風險並不在於交通工具,不是說開飛機的風險一定比開汽車大,關鍵是什麼?

是你到底會不會開。

不會開,開什麼都危險,你開個拖拉機,照樣很危險。

你個不會開車的,閉着眼睛,全靠教練喊左右左,喊油門剎車,你上高速開開試試。

張衛星當年如果只是自己炒黃金,以他的經驗與保守程度,想虧都不容易。

問題是,帶着那麼多人,即便用那麼保守的策略,一樣可能集體翻車。

因爲這個事情,根本做不到。誰來都做不到,巴菲特他都做不到。

段永平代人投資,他帶的是羣什麼人?

全是老司機,人均董事長。

這些人都會投資,而且他們交給段永平的錢,相對於他們自己的身家而言,套多少年根本無所謂。

段永平這個水平的,都只能帶這些人,就張衛星這號,帶着一羣真散戶,怎麼可能不翻車?

當然我知道今天講這番話,有些人不信。

昨天就有個女讀者留言,你沒見過,不意味着世界上沒有那樣的霸總。

她相信一定有個美少男霸總,肯無限掏錢,專門提供情緒價值,只需要她負責發脾氣就可以,此時此刻正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裡,等她。

所以今天同樣會有不止一個男讀者講,巴菲特做不到,段永平做不到,不等於這個世界上不存在。

一定有一個馬衛星,牛衛星,能夠在他什麼都不用學習的基礎上,讓他抱腿,帶他飛,讓他輕鬆的發財。

有這種想法很正常,應該感謝你們。

如果沒有金融消費者,金融從業者都得餓死,都去賺錢,都穩定盈利,誰負責花錢呢?

所以要爲你們鼓掌,你們纔是好樣的,你們的覺悟很高啊,我發自內心的欽佩。

那麼對於絕大多數缺乏覺悟的讀者,你們要明白:

各行各業,都有準入門檻。

你去當個碼農,要學習,那憑什麼你去投資,啥也不用學呢?

投資就這麼容易?就這麼卑微?工地上隨便拉個人,有身份證就能盈利了?

那你幹嘛不去賭場裡當賭神?

說到底,只有一個問題,大多數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願意接受實事求是這四個字。

接受了你就會發現,投資就像你要去做醫生,去做律師,去做程序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