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三伏貼增免疫力 減少呼吸道過敏
三伏天進行三伏貼,可補養陽氣、調整寒性體質,有助提升免疫力,對新冠病毒也有預防效果。記者林琮恩/攝影
●療法時機7月15、25日和8月14日前後
●溫熱中藥敷背部穴位 可降低慢性發炎
●驅寒補陽能冬病夏治 保護脾胃助消化
夏至過後,天氣高溫炎熱,近期新冠疫情又流行,許多人準備至中醫診所接受「冬病夏治」的「三伏貼」療法。中醫師指出,三伏貼結合了「三伏」和「貼灸」,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主要目的是補養陽氣,治療陰寒疾病或調整寒性體質,有助提升免疫力,對新冠病毒也有預防效果。
三伏療效 最長可一年
三伏貼是以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生薑等藥材,揉製成藥丸,再以自黏貼布敷於患者背部穴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谷指出,三伏天分爲初伏、中伏和末伏,今年三伏天爲7月15日、7月25日、8月14日,民衆可於這些日期的前後,接受三伏貼療法,效果最長可維持一年。
三伏貼以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生薑等藥材揉製成藥丸,以自黏貼布敷於患者背部穴位。記者林琮恩/攝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鍼灸科副教授廖先胤表示,三伏貼治療效果經多項國際研究證實,針對4周內貼3次三伏貼,每次2至6小時的民衆進行血液檢查,發現有助調節IgA、IgE、IgG、IL-4等免疫球蛋白機能,可降低慢性感染、慢性發炎、反覆感染等。
陰雨天貼 效果會打折
三伏貼4大適應症 製表/廖靜清
廖先胤指出,三伏貼以溫熱藥物敷在患者背後,利用夏季自然能量,搭配溫熱藥物,可將患者體質由虛寒改爲溫暖,有助調控交感神經,調節肝腎功能,亦具有毛細循環、控制自律神經、平衡免疫系統與調控神經內分泌等效果。
桃園市中醫師公會監事會召集人王國輝表示,目前新冠疫情染疫人數愈來愈多,民衆身上多少都有病毒殘留,若提升免疫力,也能抑制病毒活性。依醫學常理判斷,三伏貼有助防護新冠病毒感染,但實證研究仍在進行中,預計還需一年以上纔有結論。
林舜谷強調,三伏貼要在炎熱的三伏天進行,此時人體陽氣最盛、經絡通暢、毛孔開放,藥物吸收效果最佳。三伏天的高溫能幫助驅散體內的寒溼之氣,但如果剛好遇到陰雨天,三伏貼效果會打折,建議將貼敷時間往前或往後調整,在氣溫較高、陽光充足的天氣進行貼敷,以確保療效。
孕婦幼兒 不建議使用
林舜谷提醒,三伏貼使用的中藥有一定的刺激性,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能會引起過敏、紅腫、搔癢、水泡等副作用。正式貼敷前可先在小範圍皮膚上進行過敏測試,觀察24小時內是否有過敏反應,若出現紅腫、搔癢等現象,應避免使用三伏貼或選擇其他替代療法。建議每次貼敷時間不超過2至4小時,初次使用或皮膚較敏感者可適當縮短貼敷時間,再逐漸增加。
不過,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藥物過敏、皮膚容易過敏、易引起水泡、蟹足腫體質或貼敷處有傷口者等,並不建議使用三伏貼。若是感冒、發燒及喉嚨發炎、中醫證型屬陰虛火旺或實熱者,建議要先詢問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