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死前想出個笨辦法,本可兵不血刃滅吳蜀,現卻成美國的撒手鐗

賈詡,字文和,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謀士,同時也是易中天口中“三國最聰明的人”。一生中,賈詡奇謀百出,可以說是算無遺策。而他每次獻出的巧計,均能讓自己的主公旗開得勝。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卻給曹丕出了一個難以置信的“餿主意”。

賈詡是涼州人,原本從屬於董卓。董卓死後,王允揚言欲誅殺所有的涼州人,賈詡聽聞此事後,攔住了向涼州逃亡的同僚——李榷、郭汜,並攛掇他們殺回長安,釀成了慘烈的“李傕郭汜之亂”。

後來,賈詡看出了李傕、郭汜的暴戾無能,於是再次施展計謀,救出了被挾持的天子漢獻帝。之後,賈詡又去宛城,投靠了自己的同鄉張繡。

在張繡處,賈詡幫助主公兩次擊潰曹操,殺掉了曹操的兒子曹昂以及愛將典韋。但在官渡之戰時,賈詡又出人意料地給張繡出主意,要他投降曹操。而最終結果也一如賈詡所料,曹操並沒有計較張繡殺害其子的仇恨,而是將張繡和賈詡委以重任。

在加盟曹操後,賈詡又幫助曹軍出征關西,以離間之計挑撥了馬超和韓遂的關係。之後,賈詡又隨夏侯淵“虎步關中”,徹底消滅了當地的軍閥以及羌胡勢力。

可以說,在對付其他軍閥方面,賈詡都是積極出謀劃策,並幫助主公擊敗了對手。然而在對待吳國和蜀國勢力的問題上,賈詡卻一反常態,表現得非常消極。

例如曹操平定荊州,準備一鼓作氣,平定江東。就此,曹操詢問了賈詡的意見。而賈詡卻說:

簡單翻譯來就是,曹操已經平定了荊襄之地,應利用這個機會安撫士民,讓百姓安居樂業。而這樣做,江東將不戰自服。然而志得意滿的曹操並不聽勸,最終在赤壁敗給了周瑜。不僅沒有平定江東,反而使荊州爲孫、劉兩家所瓜分。

赤壁之戰後,曹操曾哀嘆道:“若郭嘉不死,必不使孤至此。”隱隱中,曹操實際在表達自己對賈詡這位謀主消極態度的不滿。在智謀上,賈詡明明不下於郭嘉,爲何卻一言不發。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而在曹丕繼位方面,賈詡可謂居功至偉。正是他一句“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才讓曹操下定決心,讓曹丕繼承他的位置。爲了報答賈詡,曹丕將之破格提升爲三公,而這個任命,甚至讓孫權哈哈大笑。

在賈詡臨終前,曹丕曾詢問他擊破吳蜀之計。在當時,吳蜀關係已經破裂,孫權在表面上已經向曹魏稱臣。因此在曹丕看來,現在是將兩國各個擊破的最好時機。然而曹丕卻拿不準,到底是先滅蜀國,還是先滅吳國。

對此,賈詡卻說:

簡單歸納他的意思就是,吳國和蜀國雖然是蕞爾小國,卻憑藉天險,易守難攻。蜀國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而孫權知道虛實之道,陸遜明瞭兵勢。因此,兩國國家並不是那麼好應對的。而能勝過劉備、孫權的將領,到現在還沒有。因此賈詡建議,應該偃武修文,發展經濟,培養人才。

但在曹丕看來,賈詡之計完全是個笨辦法。如今吳蜀交鋒,簡直是千載難逢的統一天下的機會,豈能放過。因此他不聽賈詡勸阻,在吳國獲得夷陵之戰勝利後,起兵數十萬,親征吳國。然而對於魏國的進攻,吳國早有防備。孫權立即轉移夷陵兵力,布放於江上,導致曹丕無功而返。

而這次失敗,也讓曾經“恭順”的孫權公然走向曹魏的反面。而在曹魏的強大壓力下,蜀漢又放下了夷陵之戰的仇恨,選擇與東吳重修盟好。

那麼賈詡的“笨辦法”高明在哪呢?首先,東吳之所以敢與蜀國交戰,很大程度是因爲曹丕將孫權封爲大魏吳王,兩國建立了事實上的聯盟。沒有曹魏的壓力,東吳纔敢放心大膽地和蜀國交戰。

而吳蜀交鋒時,曹魏最好的方法就是坐山觀虎鬥,偃武修文,等吳蜀鬥得不可開交、不可和解、兩敗俱傷時,再一舉而滅之。畢竟天下十分之七的土地都在曹魏手中,無論是經濟、人口還是人才,都遠勝兩國。只要能靜下來恢復經濟,吳蜀根本無法對敵。

然而曹丕卻急功近利,在夷陵之戰後突襲東吳,最終打草驚蛇。而正是如此,讓吳國和蜀國重新建立聯盟。而吳蜀聯盟依山帶河,在諸葛亮和孫權的統領下,其防禦更加牢不可破。因此,賈詡的方法看起來很笨,很消極,但實際上很高明,甚至可以兵不血刃地擊敗吳蜀。而曹丕的方法是欲速而不達。

到了現代,賈詡的智慧也被一些國家所領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甚至可以說是美國的撒手鐗。。二戰結束後,冷戰時代降臨。而美國放棄與蘇聯進行全面熱戰,而是以發展經濟的和平競賽模式與蘇聯對抗。由於美國地理條件好,經濟發達,且是全世界人才所向往的地方。而蘇聯在經濟競爭中輸給了美國,自我瓦解,而美國也因此贏得了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