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房屋三項制度建設,各地試點工作進展如何?

8月2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新聞發言人、住房改革與發展司司長王勝軍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將加快推進三項制度的建設。

這三項制度分別是房屋體檢、養老、保險制度。從2023年,房屋體檢、養老、保險三項制度試點工作開始。目前的試點工作進展如何?房屋三項制度建立有哪些積極意義?還存在着哪些挑戰?

城鎮超過30年房齡房子近20%

國新辦發佈會上,王勝軍稱,要依靠制度創新。制度是帶有根本性的,關乎長遠。提高安全韌性水平要重視和依靠制度創新。比如,大家很關心房子的問題,房子像人一樣也會變老,老了也會生病,這就需要建立房屋定期體檢制度,按照房屋建造的年代、功能類型確定體檢頻次,及時查找和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消除發現的安全隱患。還要建立房屋保險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完善工程質量和房屋安全監管機制。另外,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爲房屋體檢、房屋維修、房屋保險提供資金保障,我們將加快推進這三項制度的建設。

從2023年以來,房屋體檢、養老、保險三項制度,被頻繁提及,此後也在一些城市推動試點工作。

2023年6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在《學習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提出,住房發展已經從總量短缺轉爲結構性供給不足,進入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的發展時期,城市發展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爲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要研究建立房屋體檢、養老、保險三項制度,爲房屋提供全生命週期安全保障,讓人民羣衆的居住生活更加舒適美好。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順應住房進入存量時代,居民對於住房的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同時告別過去幾十年大規模新增建設,房屋同一個進入中年的生命體是一樣的,也進入了需要體檢、養老和通過保險來增加未來養老金的時代。

目前,我國大量老房子建設標準低、缺乏維護,部分房子存在安全隱患。

一份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城鎮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過30年的接近20%,意味着這些房屋將進入設計使用年限的中後期,該比例還將不斷增加,預計到2040年前後近80%的房屋將進入這個階段。

“過去我們過分重視房屋新增建設,解決城鎮化快速推進時期,對於住房的需求,特別是解決居住空間和有沒有房子的需求。對於房屋、社區、小區、城區在配套設施及時補短板、解決一些安全隱患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城市和地區進入高度城市化階段,在水電管氣路等方面的一些短板和漏洞迫切需要補上。”李宇嘉說。

李宇嘉進一步指出,像一箇中老年的人一樣,這就需要通過先進行體檢,發現問題,缺什麼補什麼。但是,靠物業費、物業維修基金爲主的資金很難應對房屋進入中老年階段、老齡化階段到來所需要的養老金。因此迫切需要對房屋養老所需要的資金來源制度安排機制建設進行統籌安排。“這就是爲何此次會議提出加快推進這三項(房屋體檢、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原因。”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房屋三項制度的建設是新模式的一部分,滿足居民對‘好房子’的訴求。現實中,諸如發生的電動車燃燒導致的住宅區火災、自建房倒塌等安全問題,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都說明了目前我們國家一些房屋存在質量、管理問題,需要通過制度建設來解決問題,杜絕風險,更好地保障人民羣衆的權益。”

部分城市已開展三項制度試點

2023年以來,房屋三項制度試點工作不斷落地中。

2023年9月2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房屋安全管理三項制度框架培訓暨試點工作現場會在寧波召開。會議指出,加快推進、儘快啓動三項制度的試點工作。

今年2月份,據新華社報道,城鎮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三項制度試點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年初,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關於在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中積極探索建立房屋體檢、養老、保險三項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各地在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開展房屋體檢、養老、保險“三項制度”探索試點,切實維護人民羣衆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5月,寧波城鎮房屋安全管理三項制度試點方案上報住建部。5月13日,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分別與西寧市城北區城鄉建設局、城中區飲馬街街道辦事處簽訂保險服務協議,爲城北區民欣園等2個公租房小區2.7萬平方米房屋、城中區青徽小區等4個城鎮老舊小區2.5萬平方米房屋提供保險服務,試點工作正式開始實行。

此外,山東省的煙臺市、濟寧市、青島市等也在試點三項制度以及部分內容。諸如青島市先行先試房屋定期體檢制度,濟寧市積極推進房屋質量保險制度試點工作,煙臺市探索建立城市住宅養老金、城市住宅體檢、城市住宅保險等制度,萊山區率先試點。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機制

對於目前三項制度建設存在的挑戰,李宇嘉表示,最大的問題,就是和個人養老金一樣,“錢不夠”。所謂的“錢不夠”,是“應繳未繳”或“未足額繳納”。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表示,房屋體檢、養老都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由於業主個體普遍缺乏主動進行房屋體檢的意識和動力,目前政府財政壓力較大,難以承擔全部費用。資金來源可考慮從房屋維修基金進行優先解決,但隨着中國已經進入存量房時代,而老舊房屋佔比不斷上升,房屋的維修基金未來面臨的缺口也會不斷增多,對於公共維修基金可能面臨的不足,續收的難題是房屋養老金制度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機制,才能確保房屋體檢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每年從物業增值性收入,例如小區中的廣告收入、停車費收入等歸集一部分。同時,也可以統籌考慮將房產稅進行部分歸集,並做到專款專用,更有利於資金的籌集。”張波建議。

李宇嘉認爲,未來,迫切需要從公共維修基金升級到房屋養老金制度,就如同個人養老金制度由“三支柱”、個人與公共賬戶構成一樣,房屋養老金制度也應該由幾個支柱構成,有個人和公共賬戶。第一支柱就是公共維修基金,由全體業主在購買新房時歸集和共同所有,進入個人賬戶。“應歸未歸”或未足額歸集,要查漏補缺、追溯補齊。第二支柱類似企業年金,比如一定比例土地出讓金、財政獎補,公共維修資金增值收益,公積金增值收益等,這些進入公共賬戶。第三支柱,就應該是商業性質房屋養老金,包括房屋綜合安全保險以及商業性房屋養老補充。

此外,嚴躍進表示,傳統的保險,更多體現在建築工程方面,對於存量房的保險目前不多,我認爲這方面要不斷探索。

張波說,總體來看,未來需要更爲全面和長遠的制度建設,不僅僅是老舊居住小區、次新居住小區、商業辦公用房都需有不同的維修基金保障制度。

新京報記者 段文平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