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資本張維: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中國汽車行業加速進入生死淘汰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啓 北京報道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也面臨着劇烈的行業變革。

在這場產能出清的淘汰賽中,車企該如何抓住機會留在場上?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看來,“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要抓住兩條主線,首先是高效率和低成本,這是車企的生命線,而在軟件和底層硬件上的持續創新能力則是車企能成爲最終贏家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他也指出,儘管中國企業取得了可以引以爲豪的成就,但從全球來看豐田和特斯拉依然是中國車企的榜樣。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製造業積累底蘊的充分釋放

2023年,中國汽車產業迎來了一個標誌性時刻。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522.1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尤爲亮眼,年產量在首次突破1000萬輛,預計將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根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1-10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全球市場份額已達到68.9%。而中國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爲37.7%,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18.4%),美國僅爲9.5%,日本更是僅有3%,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張維表示:“中國汽車出口量問鼎全球,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中國已經拿到了新能源車電動化的‘通關’密碼,徹底攻克了這個產業,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新能源車將輕易席捲全球。”

今年年初,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IMD)國際經濟學教授Richard Baldwin發表了題爲《中國是世界唯一的製造業超級大國》的文章。他統計OECDTiVA數據庫的數據得出,按總產值計算,2020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的佔比高達35%,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6倍和德國的9倍,超過第二到九名的總和。

張維認爲,“巨大的規模和完整的產業鏈,是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成功並非彎道超車,而是中國製造業的厚積薄發。”中國通過“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的結合,激發民營企業家的力量,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崛起了兩家萬億級市值的企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還出現了數家千億市值、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如賽力斯、匯川技術、億緯鋰能、三花智控、拓普集團、贛鋒鋰業等。

淘汰賽開始,未來將更加慘烈

張維強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輝煌的成就也宣告上半場結束,下半場的淘汰賽開始加速。”

根據高盛的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國內需求量的2.1倍、全球需求量的1.2倍,產能利用率爲54%。同時,方正證券研究所統計,國內主流自主及合資車企,2024年1-9月的年化產能利用率只有55.6%。即使產能利用率較低,我們看到行業依然有強烈的意願和能力去進一步擴張產能。這將不可避免地引發產能過剩和產能出清。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殘酷的淘汰。

如今,車企的價格戰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一天之內9家車企接連宣佈降價促銷”的新聞。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價格同比下降了12%,全行業一半企業的經營性淨現金流爲零或負。行業競爭將很快進入刺刀見紅的階段,當籌碼越來越大,要留在牌桌上,將越來越難。

從各家車企的具體營收數據來看,許多傳統車企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出現了大幅下滑。奔馳、寶馬、大衆等跨國巨頭均出現了30%以上的淨利潤跌幅。國內車企龍頭上汽、廣汽等亦是如此,上汽歸母淨利潤跌了39%,廣汽更是跌了97%。

張維認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重複家電等行業的路徑。以空調行業爲例,中國的空調行業自1998年以來經歷了數輪擴產、價格戰,進入成熟期後又不斷整合,行業內公司較高峰期減少了97%,最終行業走向少數巨頭壟斷的格局,並從中國成功走向全球。下一步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將從高度分散迅速走向集聚,最終進入相對寡頭階段,一場更加激烈的淘汰賽即將開始。

什麼樣的車企會成爲最後贏家?

早在2019年造車大潮如火如荼之際,張維就發表了一篇《爲什麼沒有任何一家造車新勢力值得投資》的文章。當時他分析,造車是一個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500億到1000億元資本長期投入的行業,汽車的可靠性、安全性、穩定性需要長期的工業積累。在這樣一個高度成熟、競爭激烈的行業,僅依賴商業模式創新和單一產品的吸引力是無法成功的,燒錢模式不可持續。或許造車新勢力中能有一兩家最終殺出來,但這是很難判斷的,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投資造車新勢力並不划算。

過去的5年裡,造車新勢力們絕大多數已經以失敗告終,即便存活下來的大部分依舊岌岌可危,而已經擺脫生死線的更是屈指可數。站在當下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最終的贏家會是誰?張維的答案中依然沒有造車新勢力,在他看來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贏家的畫像只有兩種。

一種是擁有深厚的汽車產業積累,同時又能堅定、快速轉型的傳統車企。“汽車行業需要長期主義,需要企業家精神,國企雖然具有資源優勢,但難以解決公司治理和激勵問題,一個任期很短的領導者是不可能把企業做好的,未來的贏家一定是優秀的民營企業”,張維表示。目前,中國市場銷量最高和出口量最高的車企分別是比亞迪和奇瑞,均爲民營企業。

比亞迪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了5022.51億元,淨利潤262.48億元。無論營收、淨利潤還是銷量,比亞迪現均已成功躋身全球車企前10名。這家在2011年還被馬斯克認爲不配當對手的企業,如今已經超越了特斯拉,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名,雙方的營收也幾乎持平。據奇瑞數據,今年1-11月,奇瑞出口量已突破100萬輛,連續第22年位居中國汽車品牌出口第一。

另一種是具備深刻用戶洞察和強大迭代能力的科技消費電子巨頭。像華爲、小米這樣的企業,在原有的行業已經建立起成功的體系,同時在用戶洞察和快速迭代上具備優勢,這些經驗和能力是可以遷移到智能汽車產業的。再加上這類企業往往“口袋”很深,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支持長期的投資和研發,這是其他新興車企難以比擬的優勢。“我大膽地預測,未來中國汽車行業的‘三巨頭’將是華爲、比亞迪和奇瑞,小米、吉利等也將成爲有力競爭者”,張維最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