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時代:消費電子的「確定性增量」

“Everything Now”的風吹向消費電子。

蘋果、華爲的年度旗艦新品齊聚,今年9月的科技界依然熱鬧。

9月10日,蘋果、華爲兩大巨頭先後召開新品發佈會,備受矚目的iPhone 16系列和全球首款三摺疊屏手機HUAWEI Mate XT 非凡大師一同面世,二者均於9月20日正式發售。

開售當日,官網搶購依然熱烈,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的線下門店前也依舊大排長龍,但今年有更多機智的消費者選擇另一種更快捷的方式——外賣點手機。美團、餓了麼、抖音、京東、淘寶等平臺爭攬着這一市場,以“小時達”爲特點的即時零售之風已然在手機界吹開。消費者也爲這份便利而驚訝,社交平臺上,不乏有博主發表“美團這波上大分!”“快手現在業務這麼全面嗎?”等新機搶購教程帖。

事實上,外賣點手機的市場早有爆發之勢。陳佳近幾年一直在手機店工作,她待過的兩家蘋果授權店都參與了去年iPhone 15在美團閃購的預售,她本人也因此見證了門店即時零售渠道佔比的上漲。“對手機這種比較貴的電子產品,大家以前總擔心線上是假貨,但即時零售的貨來自附近有名有姓的門店,大家的擔心就會少很多。”

放眼望去,即時零售儼然已成爲消費電子品牌們追尋新增量的中心陣地。艾瑞諮詢今年發佈的《即時零售消費電子行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2021~2026年即時零售消費電子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在68.5%,2026年其規模將超千億。

這背後,是人、貨、場的一場全方位進化,也是“配送服務-品類-品質”的高效聯動。從結果來看,無論對品牌還是消費者而言,即時零售平臺都成了那個備受青睞的選擇。消費電子與即時零售之間的火花,怎麼就越擦越旺了?

誰在用外賣買手機?

小紅書一位博主稱,錯過iPhone 16首發後第一波搶購後,險些以爲與首發無緣,卻在點外賣時意外發現可以下單。“用了那麼久美團外賣,第一次知道竟然還能外賣手機。”

而根據媒體報道,今年iPhone新機首發在美團閃購的最快一單,發生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當地一位消費者在現貨開售後第一時間在附近門店下單,僅等待10分鐘,就從外賣小哥手中收到了沙漠色鈦金屬的iPhone 16 Pro Max。

有人感到新奇,也有人更早前就習慣了這樣的消費方式。

7年前,第一次用外賣點餐的吳青青不會知道,這個消費方式會如此深入地融入她的生活。從2016年到2023年,她在美團累計下單1090件,覆蓋的商品品類從餐飲外賣到應急湊單、家居日用、手機配件,再到直接在外賣平臺購買3C電子產品甚至持續追新。

消費者的即時需求,會順着餐食、日用品、百貨、消費電子自然延伸,從剛需走向非剛需。吳青青的消費方式變遷之路,其實是如今更多年輕人的映射。隨着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他們願意爲“新興技術”和“即刻滿足”買單,且在即時零售消費中的行爲也表現出明顯的連帶性,形成“配件-手機-電腦、數碼-家電”的連帶消費習慣。

來自深圳的陳斌在分享自己的外賣消費經歷時便談到,最早是出門旅遊急需買過充電寶,2023年5 月買過iPhone 14,“主要有優惠,又是專賣店直達。”後來,他暑假期間購買空調也在外賣平臺上完成,“因爲有過買手機的經歷,也是可以相信的大平臺吧。”

《白皮書》的調研結論稱,相比線下,即時零售的用戶明顯更加年輕——在消費電子領域,90後用戶佔到71%。作爲即時零售的元老玩家,美團閃購的用戶構成也印證着這一趨勢。數據顯示,美團閃購的00後用戶人羣滲透率已達48%。

這是一個樂於嚐鮮且整體消費能力更高的羣體,也是頭部品牌的忠實關注者們。據調研,即時零售手機用戶的換新頻率往往更高,購機1年內換新的用戶佔8%,購機均價在4936元。而非即時零售渠道(快遞電商及線下門店)的1年內換新率是4%,購機均價也相對低一些,爲4571元。

用《白皮書》中的結論來講,“即時零售手機用戶價格敏感度更低,在意品牌、顏值與到手速度。”這樣的用戶基質,對品牌而言意味着區別於傳統渠道的增量市場,也意味着新機發售、大促購買等更具潛力的場景機會。

搶灘登陸的品牌們

過去,對消費電子品牌來說,快遞電商和線下門店似乎是渠道體系裡永久的兩座大山。但前者的沉痾在於“優惠機制複雜”和“退換貨不方便”,後者則存在“價格高”和“貨品不全”的痛點。

以線下爲例,其作爲消費電子的基本盤,當然必不可缺。但營銷場景單一、無處尋找年輕化的增量、因管理分散而難以掌握用戶需求等等,都是亟待優化之處。譬如,當前大多數消費電子品牌依託龐大的經銷商體系鋪設終端銷售,但對於每個門店,甚至每位消費者的具體情況,無法直接掌握,對品牌經營決策造成諸多困擾。

而重塑渠道上下游的即時零售,兼具“新品貨號齊全、發貨快、退換貨方便”等優勢,同時也有電商、短視頻平臺的特色促銷玩法,也因此撕出了一條破局之道。除了日常換機、損壞應急這些天然契合的剛需場景外,即時零售渠道的更多高潛場景和營銷能力也正被廣泛挖掘。

換言之,即時零售的核心能力是“快”,但如今它被選擇的理由已經“不止於快”。在新機發售場景下,用戶往往更看重新品現貨供給能力、產品豐富度;在大促購買場景下,用戶最在意平臺優惠、贈品福利等等。更豐富的服務訴求,也讓品牌們看到了即時零售平臺更多的可能性。

即時零售與生俱來的“新場景”標籤,的確在越來越多地映入現實。2023年開始,蘋果、華爲、vivo等手機廠商陸續在美團閃購發佈新品,超75%的用戶在30分鐘內收到新手機,最快的新品體驗速度達到5分36秒。除美團外,另一外賣平臺今年也首次支持了蘋果手機的新品預售。

這些成功案例表明,消費電子市場儘管足夠成熟,但仍需要一個能補其短板,在流量拓新、精準營銷、履約服務領域提供全鏈路價值的渠道。據《白皮書》測算,大促、新品發售和禮贈消費等即時場景,分別能帶來17%、20%和16%的潛在增長空間。

消費者緊跟潮流深化需求,品牌們也用腳投票跟上供給。今年,美團閃購合作的Apple授權店數量由23年的4700家增加到7000家,且更加向下沉去,從一線城市覆蓋到了鄉鎮市場,覆蓋全國超2000個縣區市。除了各大手機品牌外,包括聯想、小天才等在內,消費電子品牌正全方位地搶灘登陸這個新渠道。

一個雙向奔赴的“場”

品牌在涌入,作爲承載需求的一方,平臺也在不斷進化。

匹配重磅資源和營銷手段,幫助廠商“外賣賣手機”越賣越好,幾乎是所有平臺都在發力的事情。以最具代表性的美團閃購爲例,其今年推出了買手機新品(iPhone 16系列、華爲Pura70系列等等)送16個月神會員權益,消費者可逐月領取,在外賣餐飲、美食團購、休閒玩樂等本地消費場景中進行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神會員是美團今年重點升級的綜合權益體系,將其匹配於新機銷售場景,不僅對用戶羣體的積極性起到調動作用,也側面體現了平臺對於消費電子品牌商、零售商的重視度。

履約層面,即時零售成熟的運力體系與雲倉結合,能在更廣的下沉市場發揮出關鍵優勢。據瞭解,往年美團閃購的新品預售僅限全國1000多家一二線城市門店參與,今年支持首批預售的門店相比去年翻倍,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和部分縣域、鄉鎮等下沉市場。對於新覆蓋的下沉市場用戶而言,拿到新品現貨的時間明顯縮短。

除此之外,分期免息和教育優惠等傳統貨架電商平臺的籌碼也被悉數兌現。在這次的蘋果新品發售中,各個即時零售平臺均爲用戶提供最高12期免息權益。

在陳佳看來,線上在日常消費場景中最吸引人的便是有靠近消費者需求的優惠。她觀察到,平臺只要給優惠,門店線上訂單量就是激增,“這對我們商家走量幫助蠻大的。”

各方努力疊加後,常態化的增量是肉眼可見的。雲南一家Apple授權專營店,自2021年入駐美團閃購,該店負責人徐林透露,目前門店銷售主力是線上,超過60%的銷售額來自即時零售,今年以來在美團上銷售額同比翻番。

消費者在哪裡,商家就在哪裡。如今,陳佳也切實感受到了品牌對即時零售的在意——“領導也越來越重視線上,對送出去時的包裝、平臺的好評率,都有考覈。”

隨着即時零售深入人們的生活,去年以來,業內的一個普遍認識是:“即時零售不是應急零售,而是一種高確定性生活方式。”如今來看,“Everything Now”的時代已經來臨。

用戶在變,線上線下的邊界在融合,行業頭部玩家紛紛躬身入局。在即時零售這個新的“場”上,消費者、品牌、平臺實現了相互助力的奔赴與共贏,而對更多品牌與零售商而言,越早搭上這列快車,也意味着越可能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紅利與份額。

應受訪者要求,文內“陳佳、吳青青、陳斌、徐林”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