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專業立委無適才適所 如何向選民交代

立法院召委選舉2月29日出爐,國民黨未禮讓民衆黨,民衆黨八席立委分別在各委員會票投藍營召委人選,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右)與民衆黨團總召黃國昌(左)在司法委員會碰面,兩人互動熱絡。聯合報系記者林澔一/攝影

立法院8個常設委員會召委落幕,國民黨未禮讓民衆黨,在各常設委員會中,與民進黨各取得1席召委。僅有8席的民衆黨,在8個委員會勢必需要與大黨合作;國民黨加上無黨籍的陳超明與高金素梅,雖有54席,自然無法任憑其專業與喜好,留在自己首選的委員會。

根據慣例,藍綠黨團對委員會的選擇採積分制,依據立委的資深度、所待委員會會期、區域立委優先於不分區立委等考量下,積分高者優先,協調不成的最後再抽籤決定。民衆黨8立委則平均落在8個委員會,相對單純。資源最多的經濟、交通委員會向來熱門,外交國防、司法法制則較冷門,每年藍綠黨鞭都爲了協調委員會分配傷透腦筋。

本屆國會新科立委多,衆人都想在自己擅場一展拳腳,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則改變過去抽籤慣例,先根據每個立委填寫的3個志願序,全採用協調方式;此方式雖提升效率、減少協調過程的紛爭,但也導致部分專業不分區立委無緣進入專業委員會。

尤其新科的不分區立委,像是首位AI立委之稱的葛如鈞被排在教育文化、NCC前委員翁曉玲則是進入司法法制委員會,民衆黨藥師立委林憶君被排在國防外交;民進黨不分區雖都在所屬專業委員會,臺中立委何欣純固守、蔡其昌轉戰交通委員會,被解讀是爲綠營在臺中捷運議題失分設立防火牆。

新一屆國會,藍白都喊國會改革,而委員會中心主義向來是國會改革重中之重,要真正落實,仍要靠立委依其專業適才適所,若因各種政治現實考量讓專業立委有志難伸,恐怕非選民所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