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銳科技業績受原材料影響大,毛利率過山車,存貨高企

文:權衡財經iqhcj研究員 王心怡

編:許輝

在動力電池領域,具備資源優勢的贛州市可謂佔據一席之地,其中贛州經開區聚集新能源及關鍵零部件企業120餘家,其中規上企業48家。有望打造三個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

已收到第二輪問詢函的贛州吉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吉銳科技)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爲民生證券。此次發行新股不超過5,908.03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公司此次擬投入募集資金11億元,用於年處理30萬噸鋰電池循環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年處理11萬噸磷酸鐵鋰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材料循環制造研發技術中心項目。

吉銳科技實控人持股比例較低,長信科技的股東王強涉污染環境;營利大增,業績受金屬價格波動大,毛利率下滑;客戶集中度高,新增客戶較多;存貨增長較快,短期借款金額逐年增加。

實控人持股比例較低,長信科技的股東王強涉污染環境

2019年5月16日,司馬忠志、長信科技、廖志剛、蔡昶、李斌、季洪生、鄧傑香擬共同設立吉銳有限,註冊資本爲6,000萬元。2022年9月,整體變更設立股份公司。長信科技成立於2006年3月,2016年曾因年報未及時提交被列入經營異常企業名錄。

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爲司馬忠志。本次發行前,司馬忠志直接持有公司24.61%的股份,通過擔任贛州銳展、贛州銳科執行事務合夥人間接控制公司16.88%的股份的表決權,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41.49%股份的表決權。本次公開發行完成後,公司實際控制人持股及表決權比例將進一步降低,將直接持有公司18.46%的股份,通過擔任贛州銳展、贛州銳科執行事務合夥人間接控制公司12.66%的股份的表決權,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31.12%股份的表決權。

其中長信科技持有公司14.34%股份;廖志剛持有公司11.69%股份;贛州銳展持有公司11.48%股份、贛州銳科持有公司5.40%股份。據(2022)粵07民轄終187號文件顯示,王強持有長信科技3.9%份額,江門市長優實業有限公司系長信科技持股60%的子公司,長優實業以2018年污染環境給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5500萬及利息等的緣由將王強送上被告席。

2021年8月31日,中國證監會福建監管局對文開福、陳貴生(現爲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和合力泰出具警示函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2021年12月2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委員會對合力泰及相關當事人給予通報批評處分。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吉銳科技最近一年新增股東有13名,其中湖州佳寧、民生投資、民生紅景與本次發行中介機構民生證券存在關聯關係。2022年10月28日,吉銳科技以投前估值36億引入諸多機構和自然人,增資價格爲21.82元/股。而此前的2022年5月27日,吉銳科技以投前估值14.70億元引入民生證券相關機構,增資價格爲9.21元/註冊資本。短短5個月間公司的估計翻倍有餘。

營利大增,業績受金屬價格波動大,毛利率下滑

吉銳科技深耕新能源鋰電池循環利用領域,專業從事廢舊鋰電池正極材料回收利用及鋰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加工服務,主要產品包括電池級碳酸鋰、磷酸鐵、鎳/鈷/錳鹽等,主要用於製造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原料,最終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等領域。

2020年-2023年1-6月,吉銳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2,099.32萬元、1.663億元、9.298億元和8.566億元,淨利潤分別爲-705.52萬元、3693.69萬元、1.107億元和6535.05萬元。

公司鋰電池材料產品的銷售價格和主要原材料的採購價格主要取決於單位產品或原材料中所含鋰、鈷、鎳等金屬或金屬鹽的重量與相應的市場價格,市場價格主要參考上海有色網、倫敦金屬交易所等公開市場的相應金屬價格。鋰、鎳、鈷等金屬的市場價格波動對公司業績具有重要影響。受宏觀經濟環境、市場供需、市場預期、投機炒作和國際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金屬鋰、金屬鎳和金屬鈷的市場價格波動性較高。

2023年1-6月,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格由2023年1月3日的51萬元/噸最低下滑至2023年4月25日的17.65萬元/噸,後又增長至2023年6月30日的30.70萬元/噸,下滑幅度和波動幅度均較大。吉銳科技經營業績對市場價格波動具有比較高的敏感性,2023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業績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報告期內,吉銳科技電池級碳酸鋰銷售收入分別爲1,874.41萬元、1.468億元、7.742億元和5.949億元,呈大幅增長的趨勢;銷售平均單價分別爲3.45萬元/噸、11.11萬元/噸、43.03萬元/噸和28.43萬元/噸,碳酸鋰市場價格變動是影響報告期內公司碳酸鋰產品銷售收入的最主要因素。電池級碳酸鋰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比分別爲99.07%、91.20%、83.64%及70.01%,爲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報告期內,吉銳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爲-19.83%、41.13%、23.52%和17.49%,公司各期主營業務毛利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受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大。若未來出現行業政策不利調整、行業惡性競爭或者公司產品售價及原材料採購價格發生不利變化等各種不利情形,則公司毛利率存在下滑的風險。

吉銳科技主要產品等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領域,2020年以來,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延緩及雙碳等國家政策的推動,若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需求受此影響而導致增長放緩或下降,則將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客戶集中度高,新增客戶較多

報告期各期,吉銳科技前五大客戶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爲80.91%、79.05%、79.65%及75.21%,公司客戶較爲集中與公司下游行業集中度較高有關。公司主要客戶爲國軒高科、廈鎢新能、龍蟠科技、當升科技、長遠鋰科、容百科技、天力鋰能、比亞迪、建發股份、華友控股、江西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鋰電池產業鏈龍頭企業。

其中華友控股、江西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長遠鋰科、龍蟠科技、廈鎢新能、建發股份、國軒高科、宜春天卓新材料有限公司、天能帥福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爲報告期新增客戶。前五大客戶中新增客戶較多,主要原因是2020年公司生產經營規模較小,2021年開始產能逐步釋放,銷售規模大幅增加,向鋰電池行業知名客戶銷售金額增加。

吉稅科技與客戶的訴訟較少,據(2018)贛0725民初923號顯示,主要爲與深圳市邁鑫峰科技有限公司、張國兵的買賣合同糾紛。

報告期各期,吉稅科技向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佔採購總額的比重分別爲40.76%、37.80%、37.28%和32.52%。此外報告期內,公司存在向自然人供應商採購的情形。報告期各期,公司自然人供應商的數量分別爲16個、18個、7個和0個。

2020年至2021年,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小,報廢磷酸鐵鋰電池廢料的產生具有分散性,廢料價值較低,報廢磷酸鐵鋰電池廢料當作一般廢品處理,自然人供應商掌握一定的廢料資源,因此公司自然人供應商數量相對較多。2022年以來,隨着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擴張,公司更多向鋰電池製造廠商、正極材料製造廠商以及規模較大的第三方回收企業直接採購,自然人供應商數量減少,2022年8月以後,公司不再與自然人供應商進行合作。

報告期內,吉稅科技存在客戶與供應商重疊的情形,主要系部分鋰電池製造企業、鋰電池正極材料企業或貿易商既是鋰電池材料的需求方,又是鋰電池廢料的提供方。公司存在貿易商客戶的終端客戶與公司直銷客戶重疊的情況:建發股份向公司採購電池級碳酸鋰或委託公司加工廢舊鋰電池材料後銷售給廈鎢新能、天力鋰能;萊堃(廈門)實業有限公司向公司採購電池級碳酸鋰後銷售給華友控股子公司浙江友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存貨增長較快,短期借款金額逐年增加

報告期各期末,吉稅科技存貨賬面價值金額分別爲1,338.95萬元、4,318.95萬元、2.06億元及3.267億元,佔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爲13.65%、9.80%、16.31%及22.27%,公司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分別爲13.98萬元、16.59萬元、1,759.21萬元及1,829.00萬元。

2022年末跌價準備計提金額較大,主要是由於期末鈷和鋰金屬的市場價格下降較多。2022年末,公司存貨中在產品金額1.240億元,主要是母公司吉銳科技年產25,000噸廢舊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回收項目產線試生產,投入大量三元鋰電池廢舊原材料。《發行保薦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末公司吉銳科技生產線處於調試過程中,導致加工產品實際回收率未達到合同約定回收率,投入了少量的自制原材料,該加工合同屬於虧損合同。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吉銳科技年產25,000噸廢舊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回收項目處於建設期和產能爬坡期。公司對年產50,000噸磷酸鐵鋰電池廢舊材料回收項目進行了擴建和技改,公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和磷酸鐵產能相應增加。

報告期公司合併資產負債率分別爲46.96%、33.56%、40.99%和44.15%,優於可比同行的平均值53.73%、47.27%、53.53%和58.89%。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短期借款金額分別爲1,301.68萬元、2,633.38萬元、1.504億元和3.536億元,佔同期末流動負債的比例分別爲29.66%、25.26%、38.13%和67.42%。報告期內,公司短期借款金額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經營規模增長較快,公司爲了補充營運資金,相應增加了銀行借款。

2020年和2021年吉銳科技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較低,主要是由於2020年和2021年,公司票據結算比例較高。報告期內,除全資子公司力道新能向母公司吉銳科技分配股利外,公司未向股東分配股利。報告期各期,公司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分別爲0萬元、368.53萬元、585.05萬元和668.48萬元。

註冊制下,IPO企業更應該注重信披質量,其經營指標能否滿足上市要求,後續的可持續經營狀況,行文有限,權衡財經iqhcj無法一一指明,本文僅爲權衡財經iqhcj提醒利益相關方投資者更應關注的企業風險所在,不作全面的參照。